最近看到一句话: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对一件事的结果有正面预期,就是想象一件事成功后的状态,并在脑海中不断重复这个状态,这样我们更有信心的去做这件事,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这句话让我欣喜,难道这就是成功者的秘籍?难道这就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于是我不断的去品味这句话。
突然发现,我也有相似的经历。比如曾参加了一次演讲比赛。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没有经验,同时我不太善言辞。我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一度我甚至认为自己就是比赛的炮灰。不过我还是每天的刻苦练习,并且在练习的时,脑海中不断呈现出这样一个画面:我慷慨激昂的演讲,台下观众沉浸其中,演讲结束我优雅的鞠躬,观众鼓掌雷动,高声呐喊。
这样的画面不断激励着我,让我在枯燥的练习中不知疲倦,最后真的获得了演讲第一名。
所以展望正面预期,是一种自我激励的好办法。
为什么这样做有效?这是一种心理暗示。不断的告诉我们,我们能成功,增加我们信心和前进的动力。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任何事总是不能坚持到底,尤其是特别难的事情,特别痛苦的事情。比如跑步,总是三分热度,我们可以找到各种理由选择放弃。
如果我们设立个目标,并展望正面预期。
把目标设定为,一年内参加一次马拉松,每天在脑海中,想象自己成功跑完马拉松的场景,场景越详细越好。
当你感觉到劳累的时候,一想到成功的画面,就更容易坚持下去。
每个人都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把自己的正面预期写出来,设想成功后的画面,并不断在脑海中不断重复这个画面。
也许我们会在未来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从此告别半途而废和没有毅力的标签。
2.
我的正面预期:
一天,我在工厂上班,忙碌在生产一线,拿着扳手用力的拧着螺丝。忙碌的间隙休,脑子构思着文章。这时手机短信声打破了我的思路,拿出手机,是这月工资到账的信息。
我瞥了一眼了依旧是3千元的工资。旁边的工友抱怨道:“工作累的要死,工资却从来不涨!”我笑了笑没有说话,脑子里继续构思着文章。
下班后回到家,忙完家里的琐事,到了晚上八点,开始坐在电脑前写文章,这时微信上闪烁着信息,编辑不停的催我今天要交稿子。我专心的写着文章,没有回复信息。
手指砸键盘上跳舞,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半个小时过去,文章发给了编辑。编辑发来开心的表情。一会微信发来一个红包,这是这个月的稿费。我看着已经和工资持平的稿费,顺手给编辑回了一句谢谢。继续赶写下一篇文章。
当自己懈怠的时候,读读自己的正面预期,感觉成功就近在咫尺,咬咬牙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