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我和他。
我们都是对方的初恋,大学银杏树下相识,而今一直走到成为两个孩子的爸爸和妈妈。学生时代的恋爱总是纯真,曾经写过“他头发蓬松、笑容灿烂,我坐在他的单车后面,阳光洒满我们全身,我们骑过城市的大街小巷,一直骑,会不会骑到地久天长”的句子,现在回想,依然温暖。
大学毕业,我上研,他工作,在一个城市的两个角落,换两次长途公交才能见上一面。我研究生毕业到了小城,他去了更远的东北,倒两次火车才能见上一面。结婚怀孕,我独自住集体宿舍,一直到快要生产,他心疼我,我也丝毫没有怨言。
在娘家歇完产假,自己在单位附件租了房子,婚前只见过几面的婆婆,过来帮忙带孩子,他依然在遥远的大东北。中间回来几次,孩子见他就哭。女儿一周岁多,他辞了国企的工作,到小城投奔我们,一家三口终于团聚。在一起的日子,只有过一次大吵,依然记得,是因为婆婆带孩子的事。
2016年举家迁天津,而后,他又去了兰州,所以二宝的整个孕期,我不再是一个人,因为还要带着大宝。生完二宝,婆婆再次来帮忙。二宝一周岁多,他回到天津,一家四口团聚。聚少离多,曾经在日记写:“其实分别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只是这来了又去,徒增人的离愁……”
现在每天在一起,也从来没有大吵过,但是放大镜下的亲密关系,总是会有瑕疵。我不喜欢他拿着手机不放、打游戏的样子。正如他质疑我的各种看书、各种学习有没有意义。我们依然会有分歧,在孩子教育方面、在看手机还是看书等等各种事情上面,但是现在懒得理论,会觉得累,不会再像年轻时候非得争个孰是孰非。也可能太过了解对方,几乎不谈心,谈也是孩子。也会偶尔去看一场两个人的电影,但是两个人的旅行,目前看不可能。
本来我以为我对他满是意见,但在梳理的过程中,尤其听到阿果那句:“对方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去控制的,在关系当中,我们最终要做到的是接纳和调整自己,所以在关系当中,多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就突然想起了许多他的好。
回想之前在学校,看城市的万家灯火,想以后有了自己的窝,为他煮饭煲汤。现在有了家,我自己却是敷衍,倒是他,会经常下厨,各种烹调烧煮,对于我的不爱做饭、不会做饭,也从没说过什么;想起他教我开车、教我游泳,虽然也嫌我笨,却是最有耐心的老师;听我的强迫碎碎念,宽慰我,疏导我;孝顺父母,甚至对我的父母更好;带孩子疯、带孩子闹,给孩子换衣洗澡也做得到;我的生日、孩子的生日都有送惊喜;在家里养些花草和小鱼,今年又给孩子们带来“奶豆”(法斗)做玩伴儿;最小的事儿,也会在饭桌上为我倒一杯红酒。倒是我,听了那么多樊登读书,一直和自己说亲密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却从没主动为亲密关系做过什么。
《亲密关系》说“曾经我们以为只有双方努力,才能挽救一场关系,却不知单边改善也能让我们抵达灵魂关系的彼岸。”两天前,BoBo的vlog里有说婚姻观的三不原则:“不秀恩爱、不指望、不动手。”新的一年,旨在改变自己。爱人嘛,多一点爱意,少一点指责,这句话说给自己听,本来要控诉他,写到最后,倒成了反思自己,这种感觉也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