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宽大同
记录:糖糖
2020年4月23日 晚上8点22分
在前几年前曾经火过,要做人生的A4纸。为什么讲人生A4纸,选择很重要。如何用好时间 非常重要。
之后再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三思而后行,任何一个东西错了亏了不止是亏了还时间。
我的求学经历:有三份以上工作的,三份不同领域的。选择换赛道领域的时候有没有犹豫徘徊?
曾经有个朋友,7 8年前问过我:大同,如果可以选择我建议你把一个领域做5 6年。很多行业都是叫做热点行业。把自己的过往经历写一遍
看起来感觉非常杂乱,有人问我怎么可以跨这么多行业。
跨界:其实你身边有朋友换过不同的行业,一种是本来不好换了后挺好的,还有一种一年换30份工作的。跨界这个事情,我们怎么选择要不要跨界。
1、当你选择要跨界的时候,选择好你的支点。举例:你做招商的,你之前做写字楼招商,后来转行做投资招商这是可以的。在新的行业重新去学习工作我的建议是,
2,尽量去找这个行业你所在城市头部的公司。能进第一不进第二。我不要按照找工作的思路去进入这家公司,要站在咨询的服务它的视角。争取机会进入新的领域的时候,不要给他90分的东西,给他120分的东西。比如很多年前我做商业项目的时候,我先去做市场分析,然后对标,然后这家公司做过的所有活动的优缺点,交份报告。站在乙方角度,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通过这套方法站在更高维度的看这个行业。
3、你要用一套专业体系,一个领域里的专业体系。比如零售购物中心,有坪效,有订单额,有招商,有企划。比如房地产产品容积率,户型,比如 餐饮里的翻台、客单、产品。
做不同的选择你会害怕,人生是一场环环相扣的选择。
讲个段子:各位有没有常识看过八字算过命?这是 人之常情,比如你今天做个项目,大师说我看今年不太行别做了,当你接触到这个信息的时候,人作为恐惧的心理就想算了。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我确实亏了钱,但是我因为这个项目认识了一个 贵人,你后面的起点就全都不一样的了。不要只看当下的选择。比如说我在戴尔工作,后来我做品牌咨询,做了商业地产后转行做房地产,因为做了房地产后才有机会接触到一个新的项目。每一环都是扣一环的,你没有踩到的话后面的就不会踩到 。如果遇到什么东西错了,没有关系,不要怕犯错。优胜略汰就是最好的方式。
放弃存量。不关你是经营项目还是职业生涯。真实案例:我的朋友做制造业,他有个儿子从国外回来,跟他老爸建议整条生产线改造,改造后可以砍掉一大部分人。原本按照密集型结构年度营收1个多亿万,后面父子沟通,儿子没有说服父亲。现在的生产线后来完全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最后完全的倒闭了。从个人角度说这个事情,我当初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当时已经把那个项目做到标杆。高端项目。但是那个时候你有两个选择,一持续做商业,你要判断公司的顶层战略节奏。没有的话你要考虑一下内心吸引你的行业。所以那时候我转行做房地产公司。放弃存量,转型时候从零开始。但是其实转换赛道你清楚的时候,你的定位,虽然从零开始,但是站在项目总监看行业。
你要了解 不同公司的文化,人性化是什么样子的,你才能看得多理解这个是什么。如果一个公司的文化是正的是很好的土壤,虽然跑得慢但不容易出错。盲目做决策没有好的价值观这个公司几乎也很不稳固。
你要自己复盘有几种思维。乙方思维,再做甲方思维。乙方就是服务思维,但是并不知道甲方真正的痛点是什么。还有投资思维,站在资本角度看这个公司。
多和理科生在一起你会受他们影响~
什么是商业内容力:有两种层面的理解
这是一个闭环。通过这项能力去实现闭环。
拆解就是商业力和内容力。什么 是商业力;商业的本质是生意,你知道生意本质是什么,你要设计生意的模型。配置商业资源,要实现这个目的变现。你的人力资源团队供应商前台后台等等都算。
内容力拆成4个内容,:准确理解,有效表达,高效传递,体系沉淀。我觉得是作为企业来讲最基础的企业生产力。内容会贯穿在很多东西里,比例商品转化,IP设计,人格化设计。这只是个 概念。
1、以产品为基点你是要把产品卖出去,做商品。
2、现在的企业家个人品牌,这个创业者做的个人的品牌。
这个部分是讲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权衡的问题。
内容电商;不管是图文时代还是现在的短视频时代,都是将商品价值传递给消费者。现在大家 可能会在各大平台买货,3 4年前那时候是内容电商兴起的时候。
假设我是一个平台,有四个必要。第一个必要选好产品。通过流量加内容去实现商品的转化。当流量固定的时候,你的产品好与坏是天差地别。要看产品符合不符合平台要求。选好品类,
好的产品自带内容,这叫内容设计。
当我们消费一个产品的时候,只是这个产品本身吗,还有这个产品的内容和情感。
当内容在一个服务平台火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呢?你的商品本身是有内容是有传播的。商品和个人的品牌曝光度可以是两件事也可以是彼此挂钩关联的。如何构建长尾一定要有内容,有卖点。逆向倒推,你在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是怎么来的。
轻生活卫生巾,内容:解决痛点,让别人看不出来这是卫生巾。文艺适合女生。这个内容通过 传播很快发酵。
真诚的传递价值是第一位的,你把1说成1.5是 美化,说成10是欺诈。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平台方,选择做一个产品一定要真诚。
人格型内容:
早起是一个公众号,有大量的商业笔记。
关于笔记侠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呢, 首先看到的是是头像,内容是不是跟商业息息相关?这个人这个公司做了什么事情怎么实现的。跟人相关也可以是人格型内容。
笔记侠由来:最开始我们是爱学习爱分享的。在上海北京商业课,自费过去学习,然后花费2 3天 上课。然后听了几个老师发现只有一个老师讲得好,最后把内容分享出去。整体来说就是 做公益。一路随行不同的同学,都不做笔记了。
记笔记跟知识梳理不一样。记笔记把老师源源不断记录下来。知识梳理考虑老师的停顿,案例,把所有的内容条例话贯穿出来。
通过内容每天链接老师,看到背后的标签和所要传达 的是什么。这属于 文章
构造人格化内容还有那些呢?
通过内容触及到 个人品牌的沉淀,载体很多,比如公众号、喜马拉雅电台、线下演讲,出席主题峰会。多种多样。我应该怎么选择判断我适合用什么样的载体去传递我的内容。反向问你自己最擅长什么。很会说颜值在线又有喜感可以做短视频内容。写作,但不一定每个人都有那个耐心。做线下会讲课也可以。哪怕参加一个综艺活动也可以。
以一个案例如何评估要不要做这个事情:
比如百果园,奈雪的茶,吐槽大会非常多的消费品都是他们投的。第一东哥一直在讲线下课程很累消耗,第二线下影响人群非常少。为了释放精力影响更多的人,所以做了升级定位24讲。天图投资为什么能够成为这么聚焦的公司?红杉,张磊,每一个资本的背后都有品牌运营的逻辑。找到好的项目需要周期,是有时间成本的。通过线上课程的沉淀转来我这上课。讲什么内容内容怎么传播,通过内容产品让你做更高的产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签,发几张图举例看看。
她自己创业做了很多不错的项目。你好好思考下你的标签是不是跟你的过往的历程有相关性的。比如小王明明是一个电商领域厉害的,内容不去往电商发掘,非要去教好好学习。
他就是教练式管理挖掘问题
他做每一步都要做积累。人设,这个事情我个人并不是特别感冒,真正的个人品牌像一颗种子,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种下一颗种子,需要你慢慢的培育直到有一天长成一棵树,这是一个过程。人设用的多了就容易人设蹦跶。但是你把自己本来的样子用一个合理有趣的方式传递出来那就够了。
比如说:天猫和淘宝的总裁,以前很多人不太认识他。最近有个新闻,他的太太在微博发了一个和张大奕相关的内容。你尽量先回到自己,客观的审视自己,不要做太多不太真诚的自己。所以我觉得人在做天在看,做自己靠谱踏实。不要太脱离自己
它其实是一场线下活动,也可以做成一个线下产品。有很多不同的场景,通过内容场景的 放大把产品传递。比如我有个朋友做了一款产品叫做适盒。假设这类产品 很多人在做
和在同等情况下,你可以做烹饪课堂,还可以做线上线下的社群活动。还可以做会员体系,内容产品本身帮助消费者更好的认知这个产品,甚至直接达成成交。不同行业都是要挖内容出来和产品结合。
其实不一定要去看大牌的广告,建议去观察小部门新的。餐饮业是 个刚需的,而且是一个会不断迭代更新的行业。当时我在做火锅店的时候,发起一个组织跨界骑行。
当时我就想做点特别的事情,就 带着客人顾客一起骑自行车,选择在夜里。到12点之前和电台连线讲讲感受。内容被传播,去他们家吃个火锅,可以认识 他们家一些老板,还可以参加一些活动,一起去做这样的事情。
回到本质,作为餐饮,这是营销,作为顾客本身看中的还是出品,服务,环境。比如老乡鸡创始人出来发声。当下很多头部企业都不敢出来讲话,怕讲过度了。
无穷星辰下,无穷陌生有内容者,发光可见。你要让自己发亮,比如找一个人帮你 发亮。
私域流量,几年前就有几万个微信好友,但是没有然后。缺乏交互,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叫私域流量。如果你在经营自己的私域流量,你通过投放不断地优化自己,但是如果做的个人圈,你需要找的是内容知音。比如我通过这场直播把我知道的略有瑕疵的表达 给大家,我并需要很多人认同,只是客观的传递。不要着急,让最喜欢你的人同频的跟你在一起。
个人内容的选择:每个人的标签不一样的,比如你是教练这是你的专业标签,还有就是生活化的标签。
贵人:你先想想有没有帮助过他,没有帮助过他为什么要成为你的贵人。你想要吸引更多贵人的方法就是成为更多别人的贵人。
弱者选择报复,智者选择原谅,强者选择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