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场俨然已有一个共识———35岁是职场分水岭,很多科技企业招人、甚至公务员招聘都明确了年龄上限是35岁。那么对于35岁左右的人,还能跳槽吗?
如果是过去那个在同一家公司待了十几年的我,一定会说:还是求稳一点吧,只要能在这家公司待着、哪怕是被调去不喜欢的岗位也可以啊。但站在今天,经历了转型摸索的历练、终于跟上时代浪潮的我则会说:如果你确定了未来要走的路,而这条路必须经由跳槽才能实现,那么勇敢的跳吧!以下是我想分享的观点:
35岁只是现代职场人的前半场,还有无限可能的2/3等着我们去开拓
在过去,人一辈子只需要经历一条生涯曲线:25岁前探索,发展到35岁,35-45岁是稳固期,45-60岁是衰落期,要准备养老。可是今天的职业生涯完全不同了。因为行业变化太快,同时我们寿命变长了(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也在延迟)。所以每隔7-10年,我们就会经历一个生涯曲线,一辈子经历3-4次职业曲线是大概率事件。
优秀的职场人都懂得在上一条曲线走得最好的时候,开始去找第二条曲线的探索期。就是为了将来顺利的职业转型。
在我转型的这两年,遇到了很多工作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大跨度转型的人:一位46岁的财务总监裸辞后转型做咨询导师,38岁汉语教师转型做保险经纪人,还有我的很多前同事从科技公司跳槽去高校做教师或者干脆自己创业当老板,一样干得风生水起。所以是否跳槽,年龄、稳定都只是考虑点之一,但更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心中要明确跳槽是为了什么!
要想明白为什么要跳槽。
我之前写过的朋友Leo的故事,他想跳槽的原因是——同期入职的6个人已走了3个,我也走吧。但究竟他为什么想走是不清楚的,所以很快就被主管劝留了。
一个人该不该跳槽、为什么跳槽,这个答案一定是来自于他自己,但实际上我们很多人想跳槽却并不清晰为什么跳。很多人是羡慕别人跳槽后过得还不错,或者觉得我就应该比他强,就想着我是不是也跳一下。
实际上,别人追求的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
&有人追求更高的薪酬,要买房、要养家、要投资深造,这些都是现实的经济压力。
&有人追求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上面谈到的职业生涯曲线。
&有人希望更好地陪伴家人,比如一位前同事因为母亲身体不好,不得不离开一线城市喜欢的工作、回到家乡小城,兼顾工作和家庭。
&有人则追求权力、带领更大的团队、有决策权,比如有人在学校里做行政管理、但上不去了,外面有更大平台时就转行去从政。
&有人是为了自由,比如前些年网传的那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辞职的中学老师,一封辞职信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
&还有是因为有了孩子后需要培养,而不得不放弃工作,这类中职场女性比较多
……
所以一个人要清晰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就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了解自己的职业动力在哪里。但怎么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可以回顾自己过去做出的很多选择的依据都是什么,那里就藏着你的价值观。还有就是通过专业测评来确认了。
明确未来的愿景,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选择
1、怎么找自己的愿景?
让自己在放松的状态下,尽情发挥想象,想想自己理想中的状态,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说什么、感受到什么。——你脑中呈现的画面就是你潜意识想要的愿景。
这个方法非常好用,在职业生涯咨询中,只要是做职业定位和职业转型类问题,都会首先确认愿景。
2、搭一座通往愿景的桥,确定关键路标
确定了愿景,就可以问自己:如果要达到这个理想的状态,1~2年内我可以做些什么?也就是确定阶段目标。
比如未来想成为学术大咖,现阶段可以去做的是什么:比如要设法找到更好的平台,链接更多的人脉,学术上钻研做出更多科研成果……逐条分析梳理可行性之后,最终确定能去实践的1、2、3…
3、面临路径选择时,根据价值需求做决策
很多时候,虽然清晰了愿景和目标,仍可能徘徊在2~3个选择上、无法做出决策。但人生没法完美,必须选一个,怎么办?就用前面讲到的价值观来做决定,把你最看重的价值做个排序,然后看哪个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你的需求。
写在最后
35岁,年龄给我们带来的是成熟,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35岁,代表的是经验阅历的积累,让我们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处在这样一个多彩的时代,35岁不该成为我们的禁锢,而应该是让我们创造无限可能未来的起点。这个前提是我们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以此文献给所有对35岁+有所期待的职场人。
我是晚风,职业生涯规划师、工程师技术培训师、心理咨询师,原世界500强通信科技公司10多年研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