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243年)
1、
春,蒙骜伐魏,攻取畼(chang)、有诡。三月,始行撤退。
2、
秦国在赵国做人质的王子返回秦国。赵国太子在秦国做人质,也返回赵国。
3、
七月,秦国发生蝗灾,又发生瘟疫。下令百姓缴纳一千石粮食的,拜爵一级。
4、
魏安釐王薨,子景湣王继位。
五年(前242年)
1、
蒙骜伐魏,攻取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三十城,设置东郡。
2、
当初,剧辛在赵国,和庞煖(nuan)是好朋友。剧辛后来到燕国做官。燕王后来见赵国总是被秦国攻打,廉颇走了,庞煖为大将,就像乘人之危,攻打赵国。问剧辛怎么样,剧辛说:“庞煖不行!好对付!”燕王于是以剧辛为将,攻打赵国。庞煖迎战,杀剧辛,俘虏燕军二万人。
3、
诸侯各国都担心秦国攻伐不止。
胡三省注:
为明年合纵伐秦埋下伏笔。
华杉说:
两条总结:第一是重复前面讲的,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败之法。燕王应该考虑的,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自己修道保法,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看到有点战胜攻取的机会,就去打别人,只见其利,不见其害。两次要乘人之危攻打赵国,都搞得自己丢盔弃甲,还是不醒悟。
第二,若要合纵抗秦,合纵不是关键,关键还在于自己有一以贯之的战略,而不是指望“大家团结一心”,只有你自己始终不变,最后大家才都团结在你周围。打仗永远不能指望“友军”,要靠自己。
六年(前241年)
1、
楚、赵、魏、韩、卫五国合纵以抗秦,以楚王为盟主,春申君担任总指挥,攻取寿陵,直抵函谷关下。秦军开关迎战,五国军队全部败走。楚王归咎于春申君,从此疏远他了。观津人朱英对春申君说:“人人都认为楚本来是强国,在您领导下却变弱了,我却不这么看。先君在时,秦国与楚国交好,二十年没有攻打楚国,为什么呢?因为秦国如果取到黾(meng)阨塞攻楚,交通线十分不便;如果假道于东、西两周,越过韩、魏两国而攻楚,怕韩、魏抄他后路,更加不可。如今形势变了,魏国随时会灭亡,顾不上他的许邑、鄢陵,随时可能割让给秦国。到那时候,秦军距离陈丘就只有一百六十里。在我看来,秦国与楚国,很快就要短兵相接,交战不休了。”
楚国于是再次迁都,搬到寿春,命名为郢。春申君封到吴地,继续行驶宰相职权。
华杉说:
人们总是低估了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时间,总是一厢情愿,贪巧求速,拔苗助长,动作越快,失败就越快,自暴自弃就越快。合纵抗秦这件事,需要花多少时间呢?一百年积攒下来的问题,需要再花一百年吧。但是诸侯各国,不处理的时候,成天浑浑噩噩混日子。一发奋想起来要处理的时候,又想打一仗就灭了秦国。
再重复前面讲的道理: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败之法。当诸侯各国终于醒悟,担心秦国的心思,是要吞并全天下——这本来是路人皆知的,他们一直装睡看不见罢了——然后终于决定,不能坐以待毙的时候,首先应该是搞好自己国内政治,上下一心,保家卫国,然后训练军队,建立盟国互救机制。兵法云:“攻则不足,守则有余。”先守住,再图长远之计。而不是要合纵抗秦,就马上拼凑联军去打秦国,然后一触即溃,又放弃了。积累了一百年的问题,要再花一百年去解决,哪能想马上就打一仗,就一劳永逸呢?如果打一仗就能解决,这仗早就打了。而匆忙一战,结果只能是输掉所有人的信心。信心没了,一切都完了。
2、
秦国攻占魏国朝歌,并攻陷卫国首都濮阳。卫元君率领他的部署迁居野王,凭借险要山势地形,保有魏国黄河北岸。
七年(前240年)
1、
秦伐魏,贡献汲。
2、
夏太后薨。
3、
蒙骜卒。
八年(前239年)
1、
魏国把邺城割让给赵国。
2、
韩恒惠王薨,子韩安继位。
九年(前238年)
1、
秦伐魏,占领垣、蒲。
2、
夏季,四月,秦国遭遇寒流来袭,百姓有冻死者。
3、
秦王嬴政到故都雍县离宫暂住。
4、
四月十七日,秦王二十岁,行加冠礼,开始携带宝剑。
5、
秦国大将杨端和伐魏,攻取衍氏。
6、
当初,秦王嬴政继位时年少,太后时常与文信侯私通。随着秦王一天天成年,文信侯担心私情败露,大祸将引向自己,于是把自己的随从嫪毐(lao ai)假装成宦官,进献给太后。太后宠幸嫪毐,还生了两个儿子,封嫪毐为长信侯,以太原为嫪毐的封地,政事都交由嫪毐决定。投奔嫪毐为宾客随从的人非常多。秦王左右有与嫪毐有冲突的,告诉秦王,嫪毐不是宦者。秦王大怒,下令把嫪毐交给有司治罪。嫪毐恐惧,矫诏用秦王御玺发动兵变,准备攻打秦王所居的雍县蕲(qi)年宫。秦王派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打嫪毐,战于咸阳,斩首数百,嫪毐败走,被抓获。秋,九月,夷灭嫪毐三族,党羽皆以车裂之刑处死,并灭族。随从舍人罪轻者,流放到蜀的有四千多家。把太后迁居软禁到雍县萯(fu)阳宫,杀掉太后与嫪毐所生的两个儿子。下令说:“有胆敢来以太后之事进谏的,一律捅死,斩断四肢,堆到宫门外!”死者二十七人。齐国来的客卿茅焦上谒请谏。秦王派人对他说:“宫门外堆积的尸体你没看见吗?”茅焦说:“看见了,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个星宿,现在才二十七具尸体,我想来凑个整数!”使者回报秦王。茅焦的同乡青年,都赶紧收拾包裹逃亡,怕被连累。秦王大怒,咆哮说:“这人是故意来冒犯我的,哪能让他堆在宫门外,给我架起锅把他煮了!”
秦王按剑而坐,气得口吐白沫,派人召茅焦进殿。茅焦慢慢走进来,再拜谒起,说:“我听说有生命的人不忌讳讨论死亡,有国家的人不忌讳讨论国亡。忌讳讨论死,并不能让人得生,忌讳讨论亡国,也不能让国家得存。这生死存亡的道理,是圣主最急切地想听到的,不知道陛下您想不想听呢?”
秦王说:“你说啥?”
茅焦说:“如今大王您有狂悖之行,自己不知道吗?车裂假父,又把两个弟弟装在布囊中摔死,就算是桀纣的暴行,也不至于此!天下人听说了,人心立即瓦解,没人再向往秦国了。我很为陛下担心!我的话说完了。”于是解下衣服,爬到刑台上,准备受刑。
秦王急忙走下殿来,亲手将他扶起,说:“先生请穿衣!我愿意听您的!”于是封茅焦为上卿。秦王自己驾车,空着左边座位,去雍城离宫迎接太后回咸阳,母子感情和好如初。
柏杨说:
嬴政诛杀嫪毐,并不过分,嫪毐也算不上“假父”。茅焦的言论并没有说服力量,而只有激怒力量,竟然发生说服效果,让我们怀疑经过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