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有一天你会知道,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在城市里买了房。真正能让你和孩子实现阶层跨越的,不是你在城市买的房子。很多人哪怕有几套房子,但他对于城市而言,依旧只是个边缘人物。生活的圈子,注定了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之中。这段话不只是说给别人看的,也是说给我自己的。
我是仙桃市沙湖镇人,九六年就下了武汉。赶上做了几年投机倒靶的木材生意。二零零年初在新民河(金色港湾)还建有𠂆房。零三年武建三公司用所欠木材款还抵得前进四路的一处住宅。混得风光时还觉得溶入了这个城市,已没有了距离。零九年出事后,在鄂东监狱服了三年刑,回归社会重返武汉时,才发现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没有了钱生存都难,何况又患上了耳鸣耳聋,在那冰冷坚硬的水泥城市里只有死路一条,无奈之下只能回了沙湖老家。
老家里有生养我的土地,湖泊河流,数不尽的自然资源,网网鱼,捞捞虾,也能顾上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归家,而老家却让心里更是踏实。而同村子里的好几家住户,都相继的在武汉各区买了房子,还都在武汉打上了工,一年也难得回几次村里,回村时都是私家车,一屋里老老小小一车挤下正好。在我面前的那个样啊,好像他们就是武汉人。我呸,地地道道的城市边缘人,一旦哪天失了工作的能力,城市里的福利与你没半毛线关系。
因为你成长的圈子不在这个城市,你进入这个城市时已是成年,为了生存应付成年人的尔虞我诈,你甚至不能找一个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一个跟你没有任何利益纠葛但是交心的同学(朋友)在路边摊喝一杯小酒,没有人把喝醉的你送回家,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唠叨,(虽然有时他们很讨厌)精神上你是孤独的,因为你和现在的朋友或者同事(本市人)没有忆童年的话语,比如一起畅聊我中学在哪里上的,高中那个老师教的,啊,原来还是校友,我也是哪个高中毕业的等等,所以陌生的距离让你融不进这个城市的圈子。
溶入一个城市的阶层,不仅仅是因为你买了房,买了房子,跟改变阶层,还隔了十万八千里。需要几代人努力才行。
儿子的户口也转去了厦门,儿媳妇是当地的住户,孙女出生,就是地地道道的厦门人,孙女的阶层是不需要努力的,她的爸妈原本就是厦门的啊。
一朋友前些时聊起,五十大几的岁数还在广州打工,而自己又不是广州人。娘家是湖南衡阳,婆家是海南,可是多年前又离了婚。拉扯大的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于是她又辗转工作到了广州,钱不多也不少,手里有几十万还有医保,养老。'可聊着聊着,她总觉得不如贫穷的我,因为我有老家,是屋前屋后的地主。是啊,有了土地心里才踏实,哪怕在穷,那三分地还是我的,这就是归宿感,这就是主人感,起码不是城市的边缘人,难怪人老了都要落叶归根的,因为他们生前受了边缘冷落的苦,到老了才想到只求灵魂的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