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正坐在我居住的城市中心的星巴克里,喝着自己点的超大杯浓缩咖啡星冰乐。
找了一个舒服的位置坐下,那是仅剩的有小桌子的沙发。身边有一个默默喝着咖啡玩手机的戴眼镜男性,再旁边是五个聊天的人,有男有女,挺开心的。就这么,沙发基本没有了带小桌子的位置了。
在星巴克喝咖啡,虽然一部分人不屑,因为其连锁经营,遍地开花,光我在的城市中心间隔不远就有三家。规模大,咖啡质量就不好。有咖啡爱好者说星巴克的咖啡豆,生产日期间隔期长,不新鲜,还不采用好豆子,为了控制成本,保持高利润,把豆子做成深烘焙的,做出来的咖啡液自然没有了豆子原来是水果核应该有的果酸,一水统一的苦。
咖啡是苦,一开始接触咖啡的人总是这么认为,特别是没有接触过精品咖啡,雀巢速溶咖啡浸淫了很多年的人,除了那一样的咖啡香,就是那一样的咖啡苦。
后来,有了手冲咖啡,有了精品咖啡,有了那种专门的制作咖啡器具,不再是小时候留在记忆里的,用一口铝锅把咖啡粉加水煮出来,或者更为常见的直接开水一冲就可以喝的液体。
当然,原来咖啡必须加奶和糖才能喝的传统,到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烟消云散了。转而是各种调制的,拼配的,甚至是单品咖啡。
逛超市看见那琳琅满目的速溶咖啡品牌和品种,不再会吸引自己去翻翻看看,挑选一下自己中意的带走。眼中的好咖啡可以说超市里是没有的,即便是有,生产日期一定是超过一个月,早已不值得购买。
心中疑惑,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好咖啡必要的信息应该不难查到,为何明了了星巴克咖啡不是好喝的,事实也证明了它单卖的咖啡豆新鲜度不够,依然很多人光临?
就连我这种,早已习惯了自己制作咖啡的人,极其重视烘焙日期,豆子不一定要哪个产区的,也不一定是什么日晒、水洗、发酵半发酵的,只要够新鲜,合自己口味就好。还会隔三岔五光顾呢?
最近又听到一个“梗”,有人想买笔记本电脑,纠结哪个牌子好用,上网询问网友,大体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愿望和预算,有那么一点偏向苹果。结果网友回答说,买苹果吧,因为喜欢喝星巴克的咖啡!
感觉好笑的同时,不禁奇怪两者有什么联系呢?
哦,原来,星巴克的定位就是精英咖啡,而精英一般办公都是使用苹果笔记本。这么想来,疑问就有了解释,两个本来沾不到边的两种东西因为有了一个共同特点而联系在了一起,那就是“贵”!
难怪,咖啡新不新鲜,好不好喝,是不是精品早已不重要。它所能传递的,满满的身份象征,还有钞票的味道。
品味,异变成了只要是贵的,就是好的。进了星巴克,身份都不一样了吗?
不得不承认,有那么一点。就店的规模和装修,和那些真正冲好咖啡给顾客的小店相比,云泥之别立见。就算是喝着纸杯装的,统一深烘的,只有苦味的咖啡,只要有那特别的标志,立马显示出自以为是的高级感。
佩服经营星巴克的人,他们的理念不是局限于咖啡这一样商品。他们注重的早已超越了实体商品,运用了策略,把能够提升咖啡价值的一切附加上去,顾客的身份价值就是其中之一。
早先听过,麦当劳的老板就曾经说过,他不经营快餐,他经营的是房地产。星巴克的选址,面对的顾客,不得不说,如出一辙啊!
末了,那五个聊天的人在一番愤世嫉俗,互相调侃结束后,离开了。我刚好也从那些文字里脱离出来,临近打卡截止时间,也该走了,好像再深入思考一点就得去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