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记事

西双版纳记事

对于西双版纳,我是学生时代听过,参加工作时想过,现在是亲身经历过."头顶着香蕉,脚踩着菠萝,一不小心跌倒,满手抓的都是花生,所以西双版纳"在我印象中是充满诗意的.    

    在2006年10月12日联社组织去云南旅游,游期为7天,我才得以有机会去见证我梦中所迷恋的地方。我感到风景是美,但还有比这更美的,就是那人,那事,那物......昆明是春城,尤其是我们东北人感到那里的一切都是很新鲜,但最美的还是西双版纳,感到那确实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是苏杭所不能比拟的,那的景色基本都是天然的,原始的,朴素的,没有任何雕饰的,那的人也是好客的,淳朴的,美丽的,如果人一生当中不去过,就不知什么是人间仙境,那的景色能让人忘记一切的烦恼和忧愁,静静的融入大自然当中.直到现在一看到那时的影响还心存甜蜜,温馨之感.那忘不了的热带植物园,澜沧江,傣家寨,原始森林,橄榄坝,十八怪,勐巴拉那西.....还有那离别,伤心,悲欢离合的知青故事. ­

   在西双版纳我们去了过去知识青年曾经劳作过的地方东风农场,橄榄坝等地,导游是一个很善谈很幽默的男子,由于是全程和我们走,所以一有时间他就把所知道的知青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最使我难忘的居然不是美丽的景色,而是那些美丽而又凄凉的故事. ­

                              一. ­

   橄榄坝即勐罕镇,地形象橄榄而得名,这里地势低,气候湿热,四季青翠,是西双版纳最美的地方.在橄榄坝,每个寨子都有缅寺佛塔和傣家竹楼,院子里种着热带水果. ­

   在橄榄坝从曼春满古佛寺(当年电视剧<<孽债>>的拍摄地)出来,导游说,橡胶园是上海的知青曾经劳动的地方,这个地方当年很蛮荒,有时睡觉时,蛇会爬到屋里,猴子在房上爬耍.我给你们讲一个爱情故事。有一位上海的男知青即将回城,好像是80年,临别时对当地的傣家女朋友说,等我,等我回来我一定娶你,那个女子就信了,并且把当时割胶的一把刀送给了她,留做纪念.他们是在一个商店认识的,那个女子是商店的售货员,男知青在买东西时认识了.后来这个男子回上海了,他是一个学者,在上海很有成就,后来出国讲学,在后来定居美国,娶妻生子,就没有实现回云南的诺言,也许他忘了,也许她以为那个女子也忘了,事情就慢慢的淡化了.好像在99年,这个男子回国,还去了云南讲学,他已经快六十了,成了一位老人,故地重游,倍感亲切,他忽然想起了往事,有些感叹,就在当地政府官员的陪同下,去了当年的商店,商店已经不复存在了,他就打听过去的那位傣族女子,经过多方核实,终于找到了,老者十分高兴,去了她的家,在一个傣家的竹楼里见到了她,令人吃惊的是,一提到往事那个女子一言不发的哭了,说:你怎么一去二十年没有回音,我写了那么多的信也没有回,我一直在等你....老者当时老泪纵横,其实,他也收到信了,最开始是回几封,后来因为环境和地位的不同,索性就不回了.但没有想到那个女子那么痴情,为了他的一句话等了二十年.她的家人说,自从你走了以后,她就一直没有出嫁,他总说你一定能回来,她就一直等着你.这个学者无言以对,回去以后就生病了,他感到自己对不起她,是自己耽误了那个女子的一生,他决定要好好的回报,他通过当地政府说,准备把她和她的家人接到昆明去住,还许诺给她一大笔资金,如果同意还可以带到美国去,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女子拒绝了,她说,钱能买回我过去的感情吗,能买回我的青春吗!最后那个老人说,我想把我给你的橡胶刀要回来,留做纪念,那个女子同意了,在临走前,老人去了曾经劳动过的胶林祭奠了知青墓,痛哭了好长时间,才走.由于飞机上不允许带刀和管制刀具,导游说还是我帮他向旅游局打报告,在当地和上级的公安机关审查了很长的时间才允许带走,说到这,不光是导游我们眼睛了也好像含了泪水,都为这纯洁的爱情而感动.导游说,我们也不能怪那个老人,因为这是那个时代造成的,特定时期和历史条件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他们有一样的经历. ­

  导游又说,在知道即将回城时,不少知青把过去的破衣服和一些随身的用品都烧了,当年就埋在这了。大家在一起又唱又跳,高兴的在一起喝酒,欢呼着口号,妈妈我又回来了,痛哭流涕。在刚来的时候,有不少不能忍受痛苦,想要逃回去,但路口都设有检查站,防止知青外逃.十多年的锻炼使知青们断了回去的念头,所以一听到可以回城,当然兴奋了,足足喝了一夜,有在本地已经成家不想回去的,有成家还想回去的,于是就有了象后来电视剧《孽债》的故事发生。 ­

   那时的道路很残破,陡峭,来往很不方便,后来由于道路都改善了,交通也方便了.在前几年,我还接待过一批上海来的知青,在凭吊过去,来的时候,当地政府和寨子里的人去迎接并盛情款待,他们一下车,首先去去当年烧东西的地方或去曾经砍胶的树林里,默默的流眼泪,来的人基本都是老人,还看望留在版纳的老上海知青,他们都说,这里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是他们终身挚爱的土地,这里有着青春壮美的拓荒生活,有他们亲手重的橡胶. ­

                                二. ­

    在我印象中,傣族的女子是很美的,导游说,不少外地男子产生娶妻过早的怅恨.但一真的到西双版纳发现,比我印象中想像的还美,有着自然美,不光是外表美,主要是心里美,温柔善良,热情,好客. 也许只有热带才能产生这样的美.导游告诉我们,遇到美丽的傣族女子一律叫:骚多里,是对她们的一种称呼的一种方言..在古老的傣家佛寺和绿树竹楼当中,见到三五成群身穿五彩缤纷长筒裙,腰系银带,头戴各色花儿的傣家少女,我们就喊;骚多里,引来的是少女们异样的眼光.导游又给我们讲了“云南重彩画”领袖丁绍光的故事,丁绍光最广为人知的爱情故事是发生在文革以前,当时他是一名到云南西双版纳旅游作画的美术系学生,结果爱上当地的傣族女子,她姓刀,小名玉娟,但两人并未结合,后来丁绍光回去北京,文革中下放到了云南旧地,只是对方已经结婚,而且有肾病,还育有4个孩子,只好痛哭流涕,面对现实,后来画家出国求学,在35年以后,远在美国的画家收到玉娟辗转邮来的信,此时的画家,已是名满全球的大师,念昔过去,便以玉娟为原型画成一幅美丽的作品《乐园》。在当今活着的华人画家中,是拍卖出最高价的画作,高达396万人民币,画家把对版纳和玉娟的挚爱画进了梦一般的仙境里。  导游说,后来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好不容易找到玉娟。病床上的玉娟捧起摄制组带来的画家作品集,眼泪潸然落下,翻开第一页就不再往后翻,来人一再翻后面的精彩作品给她看,每次都被她翻回第一页——画家本人照片,曾经的情人.......,这都是我们云南人的骄傲,玉娟,是画家永远的情人;西双版纳,是画家永远的情人。这个动人的故事后来也被编成一曲动人的音乐——《让我听懂你的语言》,也就是现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州歌。说着导游便唱了起来,虽然我们听不太懂,但依稀能感受云南人对他们感情挚爱的流露....... ­

                               三 ­

   版纳的一花一草一木,皆有情,现在一想起来还能勾起我心里并不遥远的记忆,那次旅游虽是短暂的七天,但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导游说,版纳给人的感觉是,来了就想留下来,现在想来,确实如此啊! ­

   西双版纳是一个绿色的世界,其淳朴的民风,奇特的习俗,和美丽的景色一样,使我终身难忘,那里可以让人能摆脱红尘的诱惑,扫空种种杂念,感受孩童般的刚入世清鲜.有人说记忆是痛苦的根源,但在这里就不知什么是痛苦,忧愁,好像是停留在记忆中的梦想幻境,没有了竞争和压力,能让人尽情的享受生命的恩赐. ­

                      ---------2008年11月18日改于单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