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天空是碧蓝的,宽广地映在眼前。
自家的二层小楼曾是那么的开阔,没有遮拦,直直地可以望到山边。暗绿的山脉,映衬着碧蓝的天空,朵朵白云浮动,真美。当然这也就成了父母测试我视力的天然场所,很不幸,小学以后,就再也看不清了。以至于到现在,远山在我的记忆里仍是一片模糊的。
但是如今,这山却是再也看不到了,即便是自家的阳台向前搬了数公里,从原来的二层变成了十层,但也是无济于事,林立的楼房拥挤地占满了视野,高高低低,鳞次栉比,天空也变得灰暗起来。山离我们更远了。
进山曾是一件神圣的事。
对山的记忆,源于小时候的每次清明节,因为父辈说祖宗大人在山上。那时还没有公交班车,就更谈不上轻轨接驳了。清明扫墓是家里的大事,几天前就开始准备了。永久、凤凰牌28寸自行车是那时的标配,爬上父亲的自行车横档上,听着铰链有规律地摩擦,背靠着父亲温暖地胸膛,浏览山边的风景是如此的威风。骑过一片绿油油的菜地,远远便望见从一片墨绿色彩中直起腰的大伯父,手里还捧着刚从地里摘下的带着泥土的青菜。于是便呼喊着,挥手着,远去了。
如今山变得矮了,不在神秘
漫无边际的菜地没了,马路和街道鳞次栉比,28寸的自行车早早落伍,换成了高科技的共享单车,只是散落在路边也没人理会,与那时的珍稀,天差地别。进山的路便得近了,通了轻轨。大伯父终于还是放下了人世的牵挂,几年前便躺在了山上,陪在了祖宗大人身边,亦或成了子孙们的祖宗大人。而我们还是每年一度地进山,只是去的山头变的多了起来。
一年年,眼看父母的两鬓爬满了银丝,一照镜子自己的眼角也有了皱纹,山离我们近了,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