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西昌城事录11|二中曾经也是辉煌过的!

长久以来,我都跟别人说我是没有补过课就升入大学的。后来某天才想起,其实我也补过课。我小学竟然还补过奥数,但是完全没有用,不是老师水平不够,而是我丝毫没兴趣。这次补课既没有让我在之后的奥数竞赛中获奖,也没有培养我的理科思维,它也只是一段经历而已。当时补课要去二中老师家里,就有过一段在二中浅浅乱穿的日子。

清代西昌城内的两大书院都在四牌楼附近,东北有研经书院,即为西昌市二中所在。从四牌楼右侧街道出发,沿一条向上延伸的步道,最顶端的终点就是二中。这条水泥路面比起商铺林立的南街要窄一些,两边零星开着学生用品小店,住着普通居民,比较清静。


透过路旁紧闭的大门,能够看见院内种植的花木。有家大门顶上的花盆里种着仙人掌,周身缠着蜘蛛网,像披着一件薄纱。初夏时节,记得有家院墙里种植了黄葛兰,肥绿叶片下隐藏着小朵的狭长花朵,淡黄色,冷清的香味,像暂停在空气中。

这条路跟随地势起伏,由低处渐渐向高处延伸,每次走这段路总感觉是在爬山。石板下确实有水沟,遇到涨水季节,石板下水流激越相撞,让人担心迅疾水流会冲出地面放肆奔腾。

校门口有好几家卖炸洋芋的,都是小推车,夫妻合作摆摊。除了凉粉、凉面和卷粉,还有各种炸制小吃。我现在大概还记得其中两位阿姨的音容笑貌。短发阿姨,圆脸和善,爱说笑;另一个挽着发髻的高个阿姨,黑瘦,不苟言笑。

他们两家的炸洋芋,都用滚刀手法切成小坨,都炸得很干,外焦内软,深得我心。一口一坨,刚好合适。有两种拌制方式可选,干拌款只撒些干花椒面和干辣椒面,附着在刚起锅洋芋粘着的热油上,与炸得金黄酥脆的洋芋相得益彰;如果是湿拌,则会加入油辣泼子,再来点酱油和醋,滋味更丰富,但我总感觉这种方式会破坏洋芋的干脆口感,所以不爱这种吃法。


二中以前非常火,反正比川兴中学还火,我们当时偶尔也会进入二中红楼的教室上课。据说这栋以“红”来命名的教学楼,就是之前辉煌时代的见证者,它曾和中间隔着四牌楼的一中暗中较劲,之前两所名校的实力和名气势均力敌。

红楼本身也确实整体为赭红色。我记得它的顶部用来装饰的琉璃瓦也是接近耀眼的红色,每一层的柱子也涂了红色。但是有一些墙面涂料已经开始脱落,是时光斑驳的证据。


那时家属楼下是露天停车场,挨挨挤挤停着一大片自行车。老师家所在的家属楼没有电梯,又在顶楼,爬楼梯时光线很差。

有次补课路上,突遭暴雨天气,我和1路车被搁浅在城南大道。车窗玻璃上大雨倾盆,路面突然大量积攒的雨水,来不及排走,过往车辆都变成了小舟。等我到达老师家时衣服早已湿透,她找了自己小孩的衣服给我换上。结果发现大家都没来,因为离老师家远,每次补课我出门都比较早。当时我也没有电话,老师联系不上我,而其它近处的同学出门晚,便被告知今天暂停补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