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我内心的想法,没有标准,不用对比。
“老公,看看人家”
“其实我们平时生活也很拮据,一说吃小龙虾马上就来了”老公的表妹忙解释道,怕因为聊天,我会因为生活不富足对老公不满。
我和老公生活在二线城市,工薪阶层,90平2室的刚需住房,10万的车,生活简单,日常开销到也没有压力。
这是我和她们家的第一次见面,她们刚装修了一套240平带两层地下室的房子,施工、材料、家具等软装每一样都价格不菲,我本人也是从事室内设计多年,这自然成了我们的一个话题。
“我只是感慨设计师,公司对我们的要求就很辛苦”说完大家笑笑,一句玩笑话,这期间我们还聊到了她们家请的设计师,只是感受到了她们请的设计师和我们对设计的态度不同而已。她家请了一个当地比较有名气的设计师,设计费当然也不少,不过在给出一套图纸后,再没去过房子那里,水电的位置,木工的造型施工都是她们一家和工人碰的。自己从事室内设计多年,水平高低先不说,每一个业主的设计都不仅仅是图纸,至少水电位置,木工造型都会去现场指导,软装方案复杂的也会提自己的建议。
今天聚会的还有他表哥一家,表哥家刚刚买了一辆豪车,老公也是汽车迷,对此羡慕不已。
回来的路上老公情绪有些低落,他和我讲,小时候在几个姨和舅舅家里条件就都比他家要好很多,现在长大了,自己条件依然是最差的。我笑着说道自己的日子为什么要和别人去比呢!我又和他聊起我哥哥的生活。
老公一直很佩服我哥哥,我哥哥和嫂子是早些年在北京工作,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房,北京的房价是好多人望而止步的,他们还要了两个孩子,生活开销不仅仅房贷,孩子,我父母的生活,生病的费用也主要他们负责,这些并没有让他们看上去有多拮据,前些年没有疫情,假期喜欢出国旅行,马尔代夫、泰国、日本等,近几年疫情影响不出国了,在国内也是三亚、成都等没少转悠,就连刚刚聚会他那个买豪车的哥哥都感觉了不起,想等我哥回来一定要见见。也许哥哥一家的生活在很多人眼里有着达不到的高度,可是我在北京呆了几年看到的就是另一番景象。每天早上要起很早来不及吃饭就要去挤地铁,早高峰地铁人很多,要等几趟才能上去,坐地铁大概2个小时才能到工作的地方,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也很大,基本上每天都要加班很晚,很多周末也得去单位。在没买房之前俩人住过地下室,为了省钱和别人合租,也遇见过本地房东欺负外地租户不给退房租。我在那呆了两年也是因为吃不了租房,地铁的苦才回来的。
“这么辛苦,他为啥不回来呢?”老公问道。是呀!我也问过哥哥同样的问题,像我们这样二线城市,上班路程半个小时,下班了还能四处逛逛,生活节奏慢,房贷压力小,不好嘛?他和我说北京是节奏快,房贷压力大,不过这里的工作都是很有秩序的,这里的公立学校费用并不高,而且对于老师收红包等查的非常严,教育 医疗资源在国内都是最好的,上回爸爸生病就幸亏在北京治疗及时,而且交社保,将来退休工资也比二线城市高,他还是很喜欢留下。
我有我离开的理由,他有他留下的道理,没有好坏,只有适合。
我们又聊到了我的老家,我的老家在农村,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的生活也是让人羡慕的,和他们对比也许我们的物质更丰富些,因为这样我们比他们就幸福些?老公的表哥,表妹他们的圈子里也会更富有的人,如果只是物质比较,他们也该不幸福了?所以每个人的圈子都有“比上和比下”这些都和自己的日子无关,幸福是要清楚自己世界里最想要的。
我又提起了一个我的闺蜜,从她来这个城市就希望将来给孩子买学区房,她认为学习环境很重要,自己当时就是因为学习环境耽误了。后来她结婚,两个人通过努力终于给孩子买了学区房,后来他们单位的领导,同事也陆续考虑学区房,其中有个女孩对于她家来说学区房压力特别大,似乎也不太了解多大好处,努力买完就和闺蜜吐槽,我们以前圈子的一个姐条件很好都没有买,就是你们现在都太卷了,闺蜜苦笑,好像她活这么累都是因为闺蜜这样的人存在,也并不觉得学区房多重要,只是觉得大家都买了。其实要不要买学区房都是自己的一种选择,并不用看身边大家都买自己一定得跟风。
如果想要大的房子,一线城市的生活,那么我们就要为此去努力,如果想要轻松安逸,小城市,小房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哪怕回农村种种菜,养动物,有小院子也是一种惬意。不管是名气大还是名气小的设计师,如果你担心现场和图纸有出入就一定要去工地现场指导,不用看其它人是如何赚钱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用去跟风。
回到家老公翻着冰箱,合计着明天给我做营养早餐。他性格温和,喜欢做饭,会和我一起做家务,这就是我的选择,不用和任何人对比。
我的生活在一些人眼里并不完美,不重要,我那是我自己的幸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