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博命而歌,只为生命中的最美好,这让我想起了烟花的绝地璀璨和凤凰的浴火涅槃 。如果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拉尔夫是作者刻画出来的荆棘鸟,那么在生活中历经的劫难就是他寻找的荆棘条。它产生的刺痛在拉尔夫的人生轨迹中不但不会没落,反而因为生活的磨砺掀起了生命的高潮。
很喜欢文中澳洲德罗海达的小场景描写,清新唯美,浪漫田园,仿佛百年前牧场里青草的清甜气息和人们安宁、朴实、和谐的生活就在眼前。年轻俊美圣洁的拉尔夫神父让我想起了另一位颇受争议的宗教人物仓央嘉措,他对信仰坚定虔诚,为爱义无反顾,同样受到宗教的禁锢,活佛在情感上诚实地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荆棘鸟终其一生只为找到那枝刺膛的荆棘条,竭尽所有的精华只为美妙的绝唱,这是上帝(命运)的安排,也是执拗的选择。
最华美的绽放里凝聚着最勇敢的力量,最丰满的成就下隐藏着最难捱的痛苦。
升为红衣大主教的拉尔夫得知儿子戴恩的身世时,却已经永远的失去了他。作者笔下,这位终身侍奉上帝、权高位重的主教大人是那样的凄苦,无助,此时的他不再是上帝的仆人,完全回归了一名普通父亲的人性情感,整篇故事的中心点和矛盾点在这里表达的淋漓尽致,引发共鸣,读到这里时感动落泪,心痛梅吉承受的磨难,悲叹拉尔夫主教命运的多舛。
“失子之痛与失爱之悔最终彻底击垮了拉尔夫,他 ‘一阵失声激哭,这是一个灵魂穿过地狱入口时发出的声音,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从椅子中向前跌落在地上,哭泣着,在深红色的地毯上缩成—团,像刚刚流淌出来的鲜血。’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力竭而死的荆棘鸟。”
拉尔夫主教的后半生,在如鲠在喉的难受、如芒在刺的痛楚中度过,但这些不能丝毫减轻他失去戴恩的绝苦。在地位和财富面前主教背弃了他的爱人,上帝也认为他的侍者灵魂不够纯净,留给主教了一枝最锐利的荊棘条,当这根荆棘条刺破他的胸膛时,也给了拉尔夫主教致命的伤害。然而上帝也是仁慈的,昔日的爱人梅吉早已原谅了拉尔夫主教,他安详地在梅吉的怀抱中纯净地走向了天堂。
“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但是,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通篇读过,唏嘘不已……
能够站在人生的至高点,繁华灿烂的背后,大都是一地的辛酸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