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林解读赏析草原雄鹰诗社社长王巧英两首律绝佳作》赏析/马学林——宁夏


马学林解读赏析草原雄鹰诗社社长

王巧英两首律绝佳作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格律诗词)

2025年11月11日

《草原诗魂的雙重奏:王巧英兩首

詩歌的審美解讀與精神圖景》

(一)

在當代漢詩創作的廣袤原野上,草原雄鷹詩社王巧英社長的詩作猶如兩朵綻放的薩日朗,既帶著馬背民族的豪邁氣韻,又蘊含著中華詩學的古典基因。這兩首題為《塞外紅楓》與《游山庄感賦》的姐妹篇,恰似詩人藝術世界的兩扇軒窗,讓我們得以窺見其精神原鄉的豐饒景致。

(二)

《塞外紅楓》作為一首七絕,展現出詩人對意象營造的獨到功力。開篇“草原秋暮動歌弦”巧妙運用通感手法,將視覺的“秋暮”與聽覺的“歌弦”交融互滲,瞬間喚起讀者對草原深秋的立體感知。一個“動”字既是草原晚風拂過草浪的實寫,又是牧人歌聲隨風飄蕩的虛寫,更暗合詩人心弦的震顫。轉句“霜染楓林赤色妍”中,“染”字承襲李賀“塞上燕脂凝夜紫”的煉字傳統,將自然物候人格化,霜色如丹青妙手點染楓林,構建出強烈的視覺衝擊。

(三)

這首詩最精妙處在於意象群的時空疊加。“似火如霞”的雙重比喻既形成色溫的遞進,又構建起空間的縱深:近處楓林如火焰燃燒,遠接天際晚霞,在“逢夕照”的特定時辰中達成天地交輝的壯美圖景。尾句“燃情盛世夢翩躚”,將物理空間昇華為精神空間,火焰意象從實體轉向虛擬,既是楓葉的生命燃燒,更是時代激情的詩意顯影,完美實現從自然審美到時代抒情的藝術飛躍。

(四)

相較於前作的熾烈奔放,《游山庄感賦》則以七律的沉穩架構鋪開田園畫卷。首聯“柳鶯歡唱山居外,雨後田園遍翠微”,以聽覺領起視覺,鶯啼破空而來,雨後山色漸次展開,符合中國畫“遠山無腳”的構圖理念。頷聯“晨起吾來鋤草至,暮臨日落帶蔬歸”以工筆手法描繪日常勞作,晨昏對舉的時序安排暗合陶淵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古典韻律,但“帶蔬歸”的細節又賦予其鮮明的現代生活質感。

(五)

頸聯“階前小坐思心緒,幾上興斟望竹扉”,展現出動靜相生的美學智慧。詩人從勞作轉入冥思,“階前”與“幾上”的空間轉換,“小坐”與“興斟”的動作切換,編織出文人雅士特有的生活節奏。尾聯“最是悠然康健好,倚窗又見月光暉”卒章顯志,將前文積累的田園意象收束於生命感悟,月光意象既呼應首聯的晨光,又構成晝夜循環的時間閉環,使全詩流淌著道家“法天貴真”的生命哲思。

(六)

兩首詩作呈現出王巧英詩歌創作的雙重維度:《塞外紅楓》是外向的、激情的、色彩濃烈的時代詠歎,其意象組合具有油畫般的飽和度;《游山庄感賦》則是內向的、沉靜的、墨韻清雅的心靈獨白,展現出水墨畫般的留白韻致。這種藝術風格的多元共生,正是詩人紮根草原文化土壤,又汲取古典詩學養分的必然結果。

(七)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兩首詩共通的生命意識。無論是紅楓在夕照中的絢爛燃燒,還是農人在田園裡的樸素勞作,都蘊含著對生命本真的禮讚。這種從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雙重傳統中昇華出的生命哲學,使王巧英的詩歌既保有草原文學的雄渾氣象,又具備漢詩藝術的含蓄韻致,在當代詩壇構建出獨具特色的審美坐標。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格律诗词)

2025年11月11日

【附件】

(一)王巧英律绝原件

1

塞外红枫

文/王巧英

草原秋暮动歌弦,霜染枫林赤色妍。

似火如霞逢夕照,燃情盛世梦翩跹。

2

游山庄感赋

文/王巧英

柳莺欢唱山居外,雨后田园遍翠微。

晨起吾来锄草至,暮临日落带蔬归。

阶前小坐思心绪,几上兴斟望竹扉。

最是悠然康健好,倚窗又见月光晖。

(二)王巧英律绝来源

草原雄鹰诗社2025第40期周刊作品展播——作者【草原雄鹰诗社诗人】

原创草原雄鹰雅涵2025年11月11日

(三)王巧英社长简介

王巧英,呼和浩特市人,从小喜欢文学、喜欢草原,心在草原,情在内蒙。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草原雄鹰诗社创始人,草原雄鹰诗社社长。笔名雅涵。诗词作品多见诸报刊和网络。诗词作品常发表于报刊及网络平台,代表作包括《茶》《酒》《家》等,曾获多个奖项。


(四)解读赏析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马学林,男,回族,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文化艺术博士,国家一级诗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格律诗词),国学家、文学家、汉学家、改革先锋艺术家、当代中国百强诗人、当代中国诗坛杰出诗人、当代杰出文艺工作者;世界孔子学院终身名誉院长、香港国际商会联合体终身名誉主席;获中国当代十大文化学者荣誉称号、获首届人类文明大赛文化艺术类金获、2022年获中共中央在党50周年纪念章、2025年亚州地区艺术先锋、获亚州国际艺术勋章;获联合国文化艺术丰碑奖、艺术评审委员会终身副主席,世界艺术影响力领袖。到2025年10月写有24390多首格律诗。同年4月获(雅集京华《第八届百家诗会》一等奖,被授于“新时代诗词文化践行者”荣誉称号;5月,获大美东方第三届全国诗书画大赛“金奖”;荣获“中华文化永固杯终身成就奖”、并被授予“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与传承人”、“国宝大师”荣誉称号;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马学林著《百首诗词颂时代楷模拜四俊》200首诗);6月,获第四届矛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金奖”、获2025全球影响力艺术家荣誉称号。7月,获中共中央颁发“七一勋章”和“七一勋章证书”;还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报社、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六部委共同授于“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称号。被诺贝尔文学研究院聘“终身文学顾问”。论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楹联的美学思想研究》入编中国楹联学会《非遗里的楹联优秀论文集》,并获优秀论文证书。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爱党爱国爱人民》中国之父礼赞——共和国奉献者•报国典范 马学林专集)。8月,作品入编(《中国当代才子佳人传世诗文典藏》作家出版社)。获中国CCTV央视新闻官网终身荣誉顾问(厚德载物,德艺双馨)、获“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艺术奖”、“忠党爱国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9月,作品入选当代文学界唯一历史大典《中国当代文学史》,评选为“名载史册人物”、“主编提名最佳作者”、“大数据评选最具亲和力作者”!作品《舣舟千载忆东坡》经知名作家、诗人及学者组成的评委会无记名投票,在中国当代“才子佳人传世诗文”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并获荣誉证书。10月,国庆节获“鲁迅文化杯全国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10月31日,应邀参加《首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消费者保护法论坛》并作交流发言,论文入选),并有20首诗词、2篇美篇、2篇小年糕作品奉献。(2025.11.11.于银川)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格律诗词)

2025年11月11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