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发生了一件颇值一提的事儿——总有人来问我该如何读书?究其原因我琢磨了许久也没有想通,最后所幸不再管他!可是既然有人来问,那么回答就是肯定的了。所以我不妨来下笔说道一二,也算作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
说起读书,现今可以说是一个全民读书的时代了。倘不以具体数据化来看,大约是人都会看书,若想将这些人划分起来的话,那就要从所看书籍种类来区别。有些人是看娱乐类型的,但求消磨时光;有些人是看专业相关的,以保事业无虞。可这都不是我要说的,我要说的是这两类人之外的第三种人。这第三类人,他们看书不掺功利之心,只是单纯的想要驱遣灵魂去到一个个不可见的世界,见众生,见自己。诚然,在所有看书的人当中,这类人是最难得的。可他们也是最会看书的人。
先前那些来问我该怎么去读书的人,毫无疑问他们的方向就是成为第三类人。因着这个目标,所以他们同样有别于前两种人,他们读书不为娱乐也不为生活。于是当他们带着一脸的茫然来问我该如何读书时,我听得也是一脸茫然,然后我们面面相觑,一起茫然。等茫然过了,我想起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读书的人读不进去书。若不喜欢读书的人说自己读不进去书便也罢了,可他们想要读书的人却也是读不进去书,这事儿可就得说道说道了。
有些人读书手脚先行,头脑断后——被关在了扉页的大门之外。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打开书,却把灵魂留在了纸外。这种情况下的读书,读到最后,你若问他们得到了些什么,只怕你会得到一问三不知的结果。这种人读书就像是左耳进右耳出的听话一样,你问他听到了吗,他答听到了,若再问他听到了什么,他就回答不出来了。
有些人读书亦步亦趋,字句谨记。这种人每打开一本书都会以极强的适应力很快的跟随上作者的思路,一直到合上书本都对书中的观点心服首肯,奉若真理。这种人读书虽然记得带上灵魂,可却不懂得让灵魂去思考。你若问我这样读书不好吗?至少他们得到了别人的思想,并不是一无所获。那我要说,我同意后半句,他们至少是真的拥有了一个被洗脑后作为傀儡的自己,不是吗?
倘若你要说是作者与你的想法不谋而合,那么我以上所言尽皆作废。毕竟谁又能确保吾所其言未必前人不曾有言呢?话说到此,我隐约记起似乎本文的题名早已被人用过了,不过一字之差倒也免我抄题之嫌。便是真有抄题那也不管了,现下要紧的是我一吐为快当先。
还有一些人读书手不离拐,却又大步向前。这类人读书最有意思。一如老人蹒跚,少儿学步,明明急求不得却偏偏欲速前行。这样的结果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留脑后。你且看他读了些前人领路解读的书本,便只当自己已经博览四书,若问他某字某句何解,记得的会立马掉书袋,不记得的也就不记得了。更甚者,他们爱吃一经入口便可吞咽的食物,却懒得费力去品需用牙来嚼一嚼的味道。于是,这前人解读得来的拐杖本是为了免后人摔跤的用心也就从此扭曲了,它反倒成了让人可以急于求成且不劳而获的代步工具。
可是这些人读书也是读书啊,只不过有些人自知不对所以才会有人来问我。至于他们为什么会问我呢,这我不知道,琢磨了之后也没想通。现在隐约有点明白了,可我没打算说出来。在我看来,至少是我自己以为读书该是件极私人的事情,所以轻易不会与人分享。但再怎样私人的秘密都会有需要被分享的时候,所以读书这件事要分享也只能和志同道合的人说说。所以我说,轻易不会分享。
总有人会推荐一些书单,美名其曰必读或是经典。可要我说,读书读书,是人读书而非书读人。何必要让这些名目来把书凌驾于人之上呢?更何况若真要读书,那么就要深入读书,欲要深入,则非由兴趣相近者入手不可。我一般不会推荐任何书籍给人,假使有人教我推荐几本书来读,以我的原则必是最爱的不推,次等的不推,要推荐也只推荐那些尚可以的。因为最爱的是不乐意去与人分享的,而次等的也就没必要推荐给人再让它去多荼毒一个人,那些一般的就是可以忍痛割爱与人共享的了。
洋洋洒洒说了这许多,我似乎还是没有回答到底应该怎样去读书这个问题。其实答案早在题目就已说明,我多费唇舌又说这许多,不过是自己一时话痨又忍不住罢了。
睁了眼看,既然读书要睁了眼看,那么敢问谁人读书是闭着眼睛的呢?答案肯定是没有。因为闭着眼睛又如何能看得到书呢?是的,闭着眼睛是真的看不到任何东西,可谁又能保证睁着眼睛的就一定能看得到东西呢?
古往今来,人们以史为鉴,做后世之师。那么书籍对于我们而言不正是如此吗?那一本本书籍就如同一面面镜子一样,翻开它的扉页,我们从中看到故事,看到人物,看到作者,看到思想,这都是对的,可这些也都不是自己的。唯有当我们从故事中看到自己,从人物中找到自己,从作者的思想中思考出自己的思想,只有这些,才是我们应该从镜中得到的。
而不是我们在睁大眼睛照镜子时,镜中的一切都毫无保留的展现眼前,唯独镜外的真实分毫不见。倘若如此,那我们和闭着眼睛照镜子的人又有什么分别呢?看到这里,或许有人要开口,通篇大论不过是讲眼瞎不及心盲而已。
Interesting,我在这里为你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