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班级规章十八条里第十条是每周换一次座位。
班级五十四个人,六人一组分了八组,每一组都像一个小家族。
每周小组长都像族长一样带着族人在班级里迁徙,族人之间可以自由挑选位置。
可是班级规章里第十一条就是必须男女同桌。
在这样一条明目张胆的合理规定下,班级里没少过女生的哭啼音和男孩子被掐的惨叫声。
桌子上隐隐约约的三八线和心照不宣的小纸条最终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刷视频的时候看到了一则采访,背景应该是一个高中的同学采访自己的老师视频。
标题就是问为什么要采取男女同桌制度,我一下子就想到我们的第十一条规章。
视频中高中语文老师老徐这么解释道
“除了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阴阳和谐。”
“女同学可以学习男同学的雄健大度,男同学可以学习女同学的细腻认真。”
似乎在这样的制度下,“早恋”这个看似贬义的词却是应当有一个合理的理由被接受。
毕竟看雨不悲看水不喜的少年时代里,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在不强调过早亲密接触异性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感情是没有办法被堵住的。
用老徐的话说就是“宜疏不宜堵”。
初中时候稀稀疏疏的同学恋爱似乎在“打是亲骂是爱”的境况中产生情愫。
高中时的恋爱也许是某次姑娘递来的纸巾,也许是某次篮球场上接住的饮料。
我们的路一直在走,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多,看到的世界也逐渐浮躁起来。
我周围的同学不少都是母胎单身,一样的年纪里,也有的人“身经百战”。
时间慷慨赠予了我们不同年纪还拥有的稚嫩和成熟,也让我们心里的小鹿越来越愚钝。
小鹿砰砰的时候不知所措,太久没砰砰的日子就像是睡着了。
偶尔遇到惊艳的人也只能在心里打个盹,睁开双眼观赏几眼后又在懒腰中躺下。
在看到鲜花和礼物时,口嗨着期待恋爱;在看到争吵时庆幸着单身。
在孤独缺乏勇气时期待着一个拥抱和陪伴;在一人畅饮两杯奶茶时感慨还是一个人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与我内心的寂静和热闹做伴。
恋爱是一种被高估的情感。每个人都期望从另一半身上获取些什么,又斤斤计较着自己付出了什么。
《三十而已》里钟晓芹在和丈夫吵架时怒吼着“都想避风谁当港啊”,在咆哮声中摔碎了鱼缸。
在恋爱的过程中学会付出,学会照顾别人的同时也给了发现自己的条件。
恋爱是生活的奢侈品,但不是必需品。
在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拥有无限多发掘自己可能的机会,在两个人的时候我们拥有一起成长的陪伴。
一年二十四个月中,春天杏花粉嫩,夏天荷花露尖尖,秋天菊花正傲,冬天寒风也迎腊梅。
重要的不是关系本身,是我们在自然而然的过程里不断变化的我们。
在这珍贵的世间,我们都活的像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