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注释】
▲二三子:诸位,你们。指孔子的弟子们。
▲以我为隐乎:“隐”指隐瞒,保留。
《公冶长篇》5.13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述而篇》7.21“子不语:怪、力、乱、神”;《季氏篇》16.13陈亢[gā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吾无隐乎尔:“尔”指你们,二三子。
▲行:指孔子的言行,所作所为。
【译文】
孔子说:“你们以为我有所隐瞒吗?我对你们没有丝毫隐瞒。我与你们相处的一言一行之中,就是我孔丘的学问啊。”
【学而思】
孔子教育学生是真正的言传身教,孔子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也随时随地在进行教学。“行”指言行,与“三人行”的“行”意思相近,孔子告诫学生们不能只关注他的“言”,还要关注他的“行”。《子罕篇》9.11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只有颜回等十分优秀弟子们,能做到举一反三,才懂得孔子不是隐瞒什么,而是通过言传身教,一步步引导弟子们学习。
参读《阳货篇》17.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功成而弗居也。”
(因此圣人做事而不留痕迹,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加以干涉,滋养万物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