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课的时候,一位会员小姐姐跟我聊起了他们公司正在裁员的事。
她是在T讯工作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985毕业,简历看起来几乎无懈可击。她告诉我,这轮裁员是按年龄划分的,他们部门有个88年的同事也在名单里。
听到这里我有点吃惊,但她更震惊。
她说:“以前也遇到过裁员的情况,但都是别的部门,感觉离自己还有点距离。这次是身边的人,说实话,心里挺慌的。”
本来她打算在北京买套小房子,前阵子上课的时候,她还跟我聊过,看中了一套400万的小两居,位置也不错,就是价格不低。
“那时候我挺替她高兴的,”我心里想着,
“毕竟我们是老乡,一个女孩子,靠自己能在北京买房,这得有多努力啊。”
可现在,这件本该让人高兴的事,忽然变成了压力源。她说:“现在工作都不稳定了,房子的事还是得缓一缓,至少别那么着急了。”
她说这句话时,语气很轻,但我能听出她语气里那股掩不住的焦虑。
说实话,像她这样的还算是“优等生”,名校毕业,大厂经验,收入稳定,还有买房的资本。
可就算这样,她也开始焦虑不安了,那像我们这些靠课时费吃饭的人,又能稳定到哪里去?
我身边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裁员的消息了。前几天我刷朋友圈,看到一个做产品的朋友更新状态,说自己被公司“优化”了,几乎是当天通知、当天离岗,补偿只发了N。她连缓冲的时间都没有,只能边更新简历边刷招聘网站。
她留言写了一句:“我已经不想找‘梦想的工作’了,能让我安心活下去就好。”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挺不是滋味的。
现在这个社会,有谁不是边焦虑边硬撑着?
朋友圈里表面岁月静好,背地里大家都在搞副业。
有人写稿、做自媒体,有人兼职带货、拍视频;有人在公司上班,晚上下了班跑滴滴、送外卖;还有人白天在健身房当教练,晚上去开直播卖瑜伽垫。
你以为他们是在斜杠,其实他们只是没得选。
我自己呢,其实也是靠副业“活着”的一份子。
我是瑜伽老师,课时费高的时候一天三四节,低的时候,一天一节都没有。这个月明显课变少了,有几天我一天只挣了200块钱。
也正是这种“不确定”,让我慢慢把写公众号这件事坚持了下来。
说是“副业”,其实刚开始也没想着赚钱,只是想有个表达的出口。写着写着,竟然慢慢有了一点收入,虽然不多,但让我意识到一件事:在北京这种高压城市,副业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准备好“后路”的问题。
前几天我在一个行业微信群里,还看到有家馆子在找瑜伽替课老师。
当时看到那条消息,我其实有点心动,差点就私聊对方问问情况了。
有人可能会问:“你不是已经有自己的课了吗,干嘛还要去做替课老师?”
但我自己心里知道原因。
一来是最近真的太闲了,放暑假后,家长们都带着孩子出去玩了,来上课的会员自然也少了,我的课排得稀稀拉拉的,有时候一整天都没课;
二来是,我其实还挺想多给自己一些机会。
虽然已经当了好一阵瑜伽老师了,但只要面对新环境、新会员,我的心里还是会有点打怵。
有时候上替课,其实就是一次锻炼胆量、磨炼临场应变的机会。
但最后我没有去联系对方。
因为那个时间点跟我自己的时间有点冲突,没法腾出来。
我有点遗憾,但也暗暗想了想:“如果下次再有类似的机会,我一定争取去试一下。”
对我来说,这不光是一次可能的副业收入,更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