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宣纸的前世今生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在我老家每年过年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包括打扫房子,炸年豆腐,做腊肉,腌香肠等等。这些都是在过年之前做的。有一项内容在我家是必须在大年30当天上午完成的,那就是贴春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这首诗中新桃和旧符就是代指的春联。在我们国家每家每户每年都要换帖春联,所以年画和春联的市场巨大,所以在过年期间,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各种卖春联和年画的地方。有的是文具店,有的是路边小摊。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印刷品,但却为过年带来了年味。


这样的春联摊位你肯定见过

近些年以来,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批量生产内容雷同的春联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家个性化的要求了。再加上学写书法的朋友越来越多,于是自己写春联成了大家的首选。同时也有很多公益组织和社区组织进入小区家门口免费为大家伙写春联。

但是春联用的红纸却是大有讲究,有各种材质的。现在大家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宣纸加工成的春联,从洁白的宣纸变成红色的春联到底经历了什么。下次我们再详细聊。今天主要讲下宣纸的前世今生。


在我的家乡安徽泾县小岭村,基本上户户都已宣纸行业为生,中国的宣纸就是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家乡的山水孕育了宣纸这颗璀璨的明珠。现在已经成为国粹,民族文化的象征。但是在时局动荡的年月里,宣纸的生产一度遇到停产和摧残,好在由于家乡的宣纸人秉承工匠精神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恢复了宣纸的生产,为人类保存了这一美丽的文化遗产。


家乡一景


家乡一景。

小岭的宣纸从明清时期就开始生产,到后来在清晚期达到第一次生产高峰,但是随后经历的太平天国的动乱,按县志记载,当时小岭村人十户存一,就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宣纸人不屈不挠,从0开始,又把宣纸产业发展起来了,到了明国时期,达到了九岭十三坑,坑坑有纸槽。小岭人在当时全国各地都开有卖纸的纸栈,也把宣纸卖到了国外,同时和当地的新四军联营办厂,为革命宣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接着就是抗日战争的到来,淞沪会战以后,所有在外的宣纸人都回到家乡等待复出的时机,那段时间对全国的工商业来说都是最艰苦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宣纸高度重视,成立了国营的大厂。使得宣纸这一传统的技艺焕发了新春。

我的三言两语肯定不能让你对宣纸有多了解,后期我会把所有宣纸的故事写成一个系列。随着中国的强大,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在全世界得到喜爱,到时肯定会让我们的所有文化瑰宝绽放新的光辉。我在宣纸的故乡欢迎你的到来,同时也会把宣纸的故事系统的讲给你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5,716评论 0 7
  • 一 曈曈喜欢送人吃的东西,每次来见我的时候,都是一大包,各种吃食,甜的、咸的、酸的、辣的……必包含人类味觉所能判断...
    集白阅读 5,560评论 3 7
  • 昨天,一个大一时候认识的男生重新加了我好友,和这个男生之前的关系还不错,偶尔还会约着出去吃顿烧烤,为什么说“重新”...
    HI听海阅读 4,114评论 0 3
  • 第一次用
    黑夜有疆阅读 2,972评论 0 0
  • 我一直逼着自己学习或读书后一定要有所输出,但我总觉得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么找借口不去做,要么觉得内心有诸多想法,...
    楚瑛阅读 4,866评论 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