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听起来似乎与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实际上我们每天和邻居、同事、朋友聊家长里短、娱乐八卦就是在传播,而不是象我们想象中,传播不就是电视台、电台、报纸的事吗?每个人都是传播者。
打开朋友圈,微商、保险、培训是不是觉得快把朋友圈塞满了?看着直播带货有没有心生艳羡:要是哪天我也可以带货赚点外快就好了?看着流量明星变现是不是也会想着怎么把自己的自媒体流量拉升一下?看着别的公众号涨粉比翻书还快,是不是也想自己的一肚子墨水想说给更多的人听?
如果你有以上想法,那这本书可以一读,它集结了传播学史上有名的16位大师的经典观点以一种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的方式娓娓道来,以一种课堂轻松互动的形式传递出想化繁为简的意图,努力让传播学为更多的人知晓。
如果你有上面所列举的想法,那这本书适合你,传播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社会功能,如何在关系中更好的利用传播,让自己更有影响力,或者不知不觉间成为“意见领袖”,都是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挥的功用,而为了避免掉入教科书式的枯燥,这本书采用了更简单直白的语言,更简洁清晰的架构和更轻松愉快的语言风格来营造一个有互动的积极氛围,这足见这本书的诚意。
下面通过三个问题来解读一下这本书:
一、传播的方式越来越简单了,却很难凝聚成一种主流声音?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什么是传播?简单来说,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今传播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了,微博、微信、B站、抖音、快手······可以说,现在要发声太容易了,但要发出有质量、还能有影响力的声音就难了。为什么?原因有三:
1、刻板成见。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的经历总结出一套自己的人生看法,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长、足够的触动,改变固有成见恐怕不是易事。一个传统价值观的人很难接受耽美。
2、受众自身素质。外卖小哥恐怕很难与A级写字楼中的白骨精产生思想交集,喜欢逛B站的人与喜欢看报纸的人也很难说到一起。
3、地域文化。四川的粑耳朵很难理解北方的大男子主义,可以裸婚的年轻人也很难理解潮汕地区的彩礼风俗。
传播方式变得便捷了,但同一件事,网络的声音却千姿百态,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难以凝聚的年代,声音太多了,我该相信谁的?
二、大众传播该起到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浮燥的、被焦虑追赶的时代----好象人人都身陷旋涡无法自拨,人人都想抓住哪怕一根浮木,大多数人的浮木是更好的地位、更好的前途、更好的房子······这些显而易见的东西真的能带给我们踏实感?不,你只是满足了欲望,你会发现,欲望的满足是无止境的,有了奔驰你想不想要阿尔法?有了大平层你想不想要别墅?······究竟什么才能安于浮燥,不被裹挟?在这方面,大众传媒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大人传播的功能有三:环境监测、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继承。
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其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大众传播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起到联络沟通作用,同时还有协调社会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回想起今年8月在成都突发的那场抗疫,确诊后的24小时内,离感染者小区仅1公里的我的小区就已经通知到全区居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核酸临时检测已全部准备就绪,检测现场组织有序,人数众多却进行顺利,到当天晚上22点,全员核酸检测已进行了90%······我看到了大众传播在环境监测和社会协调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社会遗产继承作用可以在央视《国家宝藏》这些节目中看到。
三、如果想获得更大影响力应该如何进行传播?
不象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主流媒体是电视、报纸、电台,而现在,自媒体层出不穷,主流媒体这个词已近消失,如果硬要说什么主流,自媒体应该可以算得上是。李佳琦怎么就那么牛?那些流量明星是怎么提升流量的?微信公众号怎么吸粉?······
有效宣传技巧让宣传更具艺术性:
咒骂法:那些在大v公号下面留言骂骂咧咧的真是对大v不满?真的是愤愤不平?难说,或许只是一种增加流量的方式呢?who knows?
粉饰法:与咒骂法相反,包上美丽的外衣总是更容易让人接受。
转移法:周迅和胡歌用的手机是不是也让你相信自己身上也会发生点什么故事?赵丽颖代言欧舒丹又让你多掏了多少腰包?
证言法:这个门槛有点高,需要一位值得尊敬或厌恶的人来证明,比如钟南山院士说“我们还要继续戴口罩”,就比药店销售说的管用多了。
平民法:这个很好理解,亲民,让受众觉得你和他们是一样一样的,不是就更容易接受?这就是街边民众采访的意义所在。
堆牌法:简言之,就是只展现想让受众了解的部分来达到宣传目的,比如说某洗发产品只宣传其产品的去屑功效,但却不宣传可能带来的另外的作用。
乐队花车法:这是利用了从众的心理,让受众觉得大家都接受了,那我也接受吧。
方法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让人记住内容,内容才是王道。人人都是传播者,同时也是维护者。
以上只是这本书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你想更全面的了解传播学,这本入门级读物是不可多得的,浅显易懂且具实用性,想扩大影响力的小伙伴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