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祭

切身体会:千万不可以调侃别人头发少!两年前,我语言攻击办公室同事“少年老成”,现在轮到我自己中年步入“无法无天”阶段…真是笑人不如笑己,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现世报确实来得挺快!

原来的上峰“龙哥”,话锋冷冽,所向披靡,语言常常夹枪带棒,好像周瑜不是被诸葛亮给气死的一样。某日夜晚,他读《水浒传》津津有味,如琢如磨,甚是享受,转头对我说“有意思,真有意思!不贼不秃,不秃不贼…”,说得我后脑勺头皮发麻,一阵冰凉。

后来我查了下,原来这话真有历史典故。史载苏轼喜与佛印斗嘴,于是就有了,佛印出令“不悭不富,不富不悭。转悭转富,转富转悭。悭则富,富则悭”,意思是说不吝啬就不会富有,富有了就会吝啬。苏轼对:“不毒不秃,不秃不毒。转毒转秃,转秃转毒。毒则秃,秃则毒”。显然是故意调侃佛印大和尚的。

由此看来,无论是施耐庵,还是苏轼,秃与贼、毒都没有啥关系,古人说的秃,应当是特指“和尚”。比如那句谚语“秃子头上找虱子——明摆着”。只可惜和尚遭讽,却殃及了许多今天脱发的人。

如今许多年轻人遭受脱发困扰,脱发群体也越来越多了,发走蔚为壮观之势。有时候看到电视里开会的场景,特别留意那一排排的后脑勺,镜头扫过,满屏尽是“亮脑门”或者“倒视镜”。

秃的人多了,就是一种值得思考的现象。秃顶的人,大多从事劳心劳神的职业,大多都是领域精英,成功人士。看来,秃顶不要紧,要紧的是,业未成,顶已秃。

换句话,只要秃得是时候,秃得恰到好处,那也是功成身遂的奖牌,是敏而好学的印记,是勤奋拼搏的见证。

可年轻人的秃,大多跟身体透支,忧虑烦恼有关,极少数人属于遗传,那是基因惹的祸。

现在,我的头发竟然比我爸爸的还少,真是可悲可叹。没有吃过爸爸那么多苦,生活也不可同日而语,头发却直接跳过了“华发早生”的阶段,直奔“悬崖陡壁”。

先前最慕“长发及腰”(与夫人初识时,她确是如此),我现在倒是羡慕那些有白头发的人,觉得发白也是一种美。“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

除了江湖术士说过“贵人不顶重发”以外,从来也没有诗人赞美“发稀之人”。想必头发少了,美感全无,哪里还有诗人的吟唱?更不谈诗情画意。“一稀遮千美”,即便我内心再多风情万种,再多江湖传说,再多美丽故事,也不过“无处话凄凉”。

顶,是生命力的象征,发际线是朝气与暮气的分水岭,思想不因脑门脑勺的光亮而光亮。顶秃了,头皮就无遮无拦,直接天际,时常会有种赤裸示人之叹。天灵盖儿无发可盖,有种“大门洞开”之忧,越发抵挡不住各种纷繁叨扰。

曾经“少年老成”的同事,不知何故,近来头发大有“蓬勃发展”之势,“第二春”长势明显,我反倒相形见绌了。

“谁道人生无再少?”。不知道这个“少”,是少年的“少”,还是更少的“少”。总之,枯发前头第二春,是不敢再奢望了,只好退而求其次,祈祷一万遍:

“早生华发,早生华发……”

某月某日,谨以此文祭奠我的秀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陆游诗集(Y1) 丫头岩见周洪道以进士入都日题字 乌巾白紵蹋京尘,瑶树琼林照路人。 西省归来名盖代,两行墨危尚如新...
    汉唐雄风阅读 13,965评论 0 15
  • 学会独善其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题记:所遇非良人 顾而独善其身 早上睁眼望着窗上的雾气,外面车水马龙,新...
    萌萌最酷阅读 9,745评论 0 0
  • 人口仅有30多万人的小国冰岛,在世界杯首战1-1逼平阿根廷,引发了整个世界足坛的关注。一时间,国内大社交媒体上疯狂...
    疯狂体育圈阅读 2,981评论 0 0
  • 习惯了文字输入,当看到简书上很多大牛上千字的精彩内容输出时,顿感惭愧,于是乎特地加了一个写作分享群,希望自己也能是...
    01Summer阅读 1,150评论 0 0
  • 萧肖在说完今天的经历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好像这样猛烈的喝酒能让他那跟别人结了婚的前女友从新回到他身边似的。 ...
    拽拽的蚂蚁阅读 1,62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