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中,对家庭的结构模式有如下划分:一是核心家庭:由父亲和未婚子女构成的家庭;二是主干家庭:由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组合而成的家庭;三是联合家庭:由夫妻与两对或以上的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四是其他家庭,指上述三种类型以外的家庭。
家庭中有几对夫妻,就有几个核心。核心越多,家庭越不稳定。却并没有“原生家庭”的相关说明。
可能是我学习心理学时间太短,接触到的理论太少,我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原生家庭的概念出处。在网上搜了搜相关的说明,大致解释都符合核心家庭的概念,那就暂时借用“原生家庭”的概念一用吧。
关注到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其实是因为一段时间内,集中看到了太多论述“你为什么不(幸福、自信、快乐等等所有褒义词都可以代入)?都是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的各种文章,听到身边朋友把原生家庭影响的论调奉为圭臬。
听多了,就开始反思:这个结论正确吗?这个结论有用吗?
凡是相信一切都是因为原生家庭在影响着我的人,都是用着果因论在解释现在的结果。越解释,就能找出越多的论据——就是因为我的原生家庭不好!我的父亲(母亲)导致我现在变成这样!
讲个小故事。有个父亲,家境赤贫,却还酗酒好赌,每次喝醉赌输都要暴打自己的三个儿子以发泄怒气。三个儿子长大以后,却成为了截然不同的人。老大成为了一名成功人士,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他说:我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都是因为我的父亲。我不能让我的妻儿重温我小时候的厄运。老二成为了和父亲一样的人,他说:我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都是因为我的父亲。我跟着这样的父亲,只能变成他一样的人。老三一直是孤身一人,他说:我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都是因为我的父亲。他没有教会我怎么样做一个好的丈夫,一个好的父亲。我不敢走入婚姻,怕自己做不好。
诚然,故事只是故事,但现实中不乏实例。只是不知,你是兄弟三人中的老几?
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是好是坏,是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如果时至今日,已经成年的你还相信“凡是~~~,都是~~”这种结果和论调,那我只能说,你开心就好。
很多的时候,我们希望有一种理论,可以将我们的现状“合理化”,让自己获得心灵上的平衡。原生家庭的解释,看起来,在这方面是有着很好的效果。我们能够在回忆中自圆其说,毕竟谁也没有办法将已经过去的事情重来一遍。我们固执地相信自己的回忆就好。但其实,记忆是个很不靠谱的东西。事实上,我们会重构记忆。我们从记忆片段开始重构记忆,就像是拼图玩具的碎片一样。然后我们在重构事件的时候会利用这些片段来填补记忆的空白,就好像我们确实记得它一样。大多数的时候,记忆重构都会进行得很顺利,以至于我们根本意识不到有多少记忆的内容实际上是重构的结果,有多少记忆是真实的再现。(不信?你可以闭上眼睛,在心里回忆一下你最常见的硬币,或者是纸钞的图案,然后再对比一下,看看差异有多大。)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很大,但再大,它也只是个外因,承担不了你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责任。原生家庭不是个筐,没有办法什么都往里面装。
我们可以用鸡蛋孵出小鸡,却永远无法用一颗石头孵出小鸡。我们可以种下一颗柳树,却永远都不能期待它长成杨树。
能改变你的,不是一本书,不是一个课程,不是一个导师,他们都只是诱因。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