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了几天,迷茫了几天。群里各个都是学霸,我既希望自己能像学霸们一样从上帝的视角知道书里所有的一切,又想钻研到一个点细细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最好连接上源头,直接下载。在我纠结的过程中,学霸们的积分已经奔7,把我甩了好远好远。
今天忽然想想,2月底上PR课程到现在,短短的半个月,我学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翻了好几本书,这在我原定的人生道路上已经前进了很多,这难道不是最值得高兴的吗?成甲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提到: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作者会花时间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以及这些启发和自己过去的哪些经验有关。我发现李笑来老师也是这样的人,李笑来老师总是可以将一个个概念非常清楚的描述出来,并且说明白大家之前错在什么地方,我无法想象李笑来老师是做了多少积累才做得到。但至少可以看到一个标杆,我想这也是六哥希望我们做简书分享的原因之一吧。
《好好学习》一书中还提到:快是结果,不是原因。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花大力气打通知识阻塞,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使用起来游刃有余,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高效的学习”!所以当我发现自己不能快速地输入、输出的时候,其实是自己还有知识阻塞的地方,那就慢下来,花大力气去理解透彻,这也是为之后的快速打下基础。
我今天在《好好学习》一书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破解习惯性防卫。首先,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是因为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我自己就会犯这样的错误,有时候会过分地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打乱自己的节奏。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别人同你开会讨论时说:“你上次项目做得太烂了。”此时,你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去思考自己的项目是不是很烂,对方说得对不对;相反,你觉得对方是在针对你、指责你,你就会回击:“胡说,你做的项目才烂”。而要破解习惯性防卫就需要用到“绿灯思维”,也就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这个说法跟一念之转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都是先提醒自己不要受惯性影响(《奇葩说》里马来仔说的“不做感官的奴隶”),接下来往正面的方向思考自己怎么做,学习了。
思考:如果对方提出的不同意见在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就是错误的,那我是继续使用绿灯思维还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这个方法行不通呢?
回答:直截了当地告知对方并陈述原因,不只是拿之前的经验作为理由。
PS:从这个例子我们除了学习到怎样避免自己进行习惯性防卫之外,还可以学习怎样说话才能避免将对方带入习惯性防卫。比如,你可以跟对方说:“亲,上次的那么难的项目你都能拿下,太赞了。我看了一下,如果你再加强一下这方面的调查,就可以解决了老大最头痛的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哦!”大家觉得这样的对话会不会更好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