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意思是书读得遍数多了,自然就理解其中意思了。但现在再用这句话去指导读书,有时就难免偏颇了。原因不外乎:要读书的种类很多,没时间去和一本书死瞌,而且现代书没那么难理解。
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完一本书,好像都理解了。却在回头想讲解给别人听时发现,脑袋里空空如也。
为什么我们读完一本书,却记不住书中内容?那是因为追求的仅仅是“读过”,所以不仅书中内容记不住,更没法吸收应用书中的知识。
那么究竟怎么才能读完一本书就能有收获呢?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里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有技巧地写读书笔记。
不止是阅读时记读书笔记,还要用笔记来管理读书生活,从选书、购书到读书,重读读书笔记,形成一系列地笔记本读书方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是奥野宣之,他在日本以信息整理术闻名。
奥野宣之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
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奥野宣之提出了笔记读书法,通过五个步骤讲述了如何用笔记本来管理读书生活,分别是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关于如何记录,奥野宣之提出了一个理论,叫“一元化”,就是所有和书相关的信息都记在一个笔记本里。一元化的要点是:
“一、可以书写任何内容;二、按时间顺序书写;三、附上日期;四、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五、可以粘贴。”
分门别类固然容易查找,但想随时记录就会很麻烦,毕竟没办法随身带好几个本子。
而“一元化”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按照时间顺序,无须分类,依次写下任何灵感、台词、书名,也可以将书签、新书宣传页贴上,没有记录压力,想找相关信息,只要打开这个本子就可以了。
平常我们在与他人交流,上网时会了解到某一本书不错,或者看到新闻有些感悟,都可以随时记下来。奥野宣之就是用这种办法整理形成购书清单,完成选书和购书的步骤。
究竟如何保证我们读过就不会忘记呢?主要是两点:
一、通过记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自己的财富。
除了无聊时候的消遣,我们读书总是希望能有所收获。
如果只是读而不做任何记录,就很容易忘记。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做读书笔记就很关键。
怎么记读书笔记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提出了“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它包括五个要素,前三项是: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
养成读书笔记可以从记录这三点开始。
后两项则是: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摘抄这个动作我们不陌生了,从小学语文课开始,抄写名家经典句子都是惯常动作。
到底该怎么摘抄呢?如果要摘抄的内容太长太多怎么办?
奥野宣之也给出了建议,一方面严格挑选要摘抄的句子,要找出“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句子,而不是“理应如此”,也就是得有知识增加的内容;另一方面就是筛选关键句或者直接记录小标题。
摘抄重点的句子,还要加以评论,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才算真正将这句话理解了。
要注意把摘抄和评论标记出来,以免以后无法区分哪是原文,哪是自己的评论。
摘抄很费时间,但好处也是明显的,不光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还能加深理解。
阅读本书时,我们可以这样记读书笔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奥野宣之自己则是用圆圈来表示摘抄部分,用五角星表示自己的评论。我喜欢直接用双引号和三角形,更方便。
二、读书笔记是与书交流过的证据,重读读书笔记就能重拾对一本书的理解。
读书,记笔记是手段,最终还是要提炼书中精华,让它变为自己的。所以活用读书笔记就很重要。
如何做呢?奥野宣之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法:
1是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说出来或者写出来,也就是写书评,或者向人讲述书中内容。
2是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可以设置重读计划,也可以在换笔记本时重读,甚至漫无目的地重读。重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随着人生阅历的提升,重读过往的读书笔记能够领悟更多的精髓。
3是做好检索,以便在需要时能迅速找到
可以通过添加目录,制作标签,甚至将检索数字化,总之杜绝找不到的情形。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说过一句话:
“要通过笔记来选书,通过笔记来记录读书体验,用笔记做参考,通过笔记来回顾反思,这样整个读书过程都在促进自己对书的理解,从而构成个人独到的见解。”
我以前读书也是读过就忘,或者完全想不起读过的那本书大意是什么,直到学习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供的读书笔记读书法,能够记住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通过写评论及感悟,不仅思考书中提到的内容,还学着结合现实进行思考,这就是知识增量了。
如果为读书记不住烦恼,试试读书笔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