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是一个极爱读书的人。
他平时包里都会带一本书,一得空就读书;休息日,那更不用说肯定是在读书。
有一天,他看到一本书觉得很好,心里很受振奋,于是推荐给朋友。他一边又一遍重复:“这本书太好了,太值得一看了!”
朋友问:“怎么好了呢?”
“书中有一句话写的特别好:人总是以自己的心智模式看世界。我一看到就感动的不行,就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
说完,他自己又激动了一把,又重复了一遍:“你一定要看看,真的是太好了!”
“你一直说好,那能不能告诉我:这句话在本书中为什么显得特别好?它对于作者来说有什么重要的联系吗?”
“这个不知道,反正那句话就是好呀!你不觉得吗?”
“你一直反复强调它好,可是它好在哪里呢?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你回答不上来...”
小陈不说话了...
“一本书,你觉得好的地方,应该是能够对你产生影响。你知道它好,那就需要知道它为什么好?这样你才能有所成长!否则,你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在工作上呢!”
小陈想反驳,这个观点真的很有用。但是他发现,他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这个观点与这本书之间的联系是怎么样的,他没整理过,更没有思考过,只是纯粹的觉得它好。
于是,小陈想:反正我自己知道就好了。他们不懂算了,我自己多读书肯定比他们棒!
半年后
朋友谈起之前的事情,小陈有些尴尬:我都忘了这回事了,我有说过这个观点吗?奥,听着有些熟悉...
朋友说:“其实你推荐的那本书,我看了。那个观点是挺不错的。因为客观上讲我们思考问题或者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往往倾向于自身。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不管是提建议也好,表达想法也好,大家可能的第一反应就是从自身说起。所以我现在当听到不同的想法和观点的时候,不会立马反驳,会站在他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这样我往往都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也能够容纳更多不同了...这对我确实影响蛮大的”
小陈,尴尬道:我都没觉得有啥用,最近越发觉得看了很多书,结果啥都没有学到;只是当时觉得好,为啥好压根不知道,也早忘记读过啥了...
“我很佩服你读书的精神。但是你有一个极大的误区:书不是读的越多越好,而是它能够对你有所影响。”
“你觉得它好,那就要停下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寻找它在书中为什么好,为什么一下子就撞进了你的心里?它对你有什么现实的借鉴意义?如果让你应用到现实中,你会怎么去实践呢?”
“这些都需要仔细的推敲和思考,你需要换一换知识的打开方式了。你好好思考思考吧!”
小陈汗颜,怪不得最近越来越多的人说他再读书也没用,甚至自己也快觉得真的是这样了。
没想到,朋友竟然从中获益匪浅,而自己却依然停留在原地。自己看的书有很多,按理说该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但是事实是自己还是老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