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地下的宫殿                        ——地铁之旅

                    西安市五环中学  赵启

        莫斯科的地铁,已经有八十年的历史,我先前听闻过,却未曾亲见,今日得缘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初入站口,便见那廊柱巍峨,大理石的光泽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像是走进了什么宫殿,而非地下铁道。墙壁上镶嵌着各色壁画,有工农兵学商的,也有古时英雄的,皆用色浓烈,线条粗犷。我想,这大约便是所谓"民族特色"了。

        玻璃穹顶下,光线斜射进来,照得那些浮雕愈发分明。乘客们匆匆走过,少有抬头看的。他们日日经行此处,想必早已看腻了这些艺术。倒是如我这般的外来客,每每驻足。

      我想,俄国人向来如此,连实用之物也要饰以无用之美。一个民族若能将地铁修成美术馆,其文化之丰盛,可见一斑。

        列车进站时,带起一阵风,壁画上的人物仿佛也跟着晃动起来。我忽然想,这些画中人物,看尽了多少世事变迁。革命时,他们看着热血青年高呼口号;战争时,他们看着母亲送别儿子;如今太平年月,又看着游客举着手机四处拍照。他们不言不语,只是静静地挂在墙上,颜色日渐黯淡。

        车厢里,几个中国游客正讨论着要去哪里购物。他们方才还在赞叹地铁的华美,转眼便又计较起卢布汇率来。我静静坐着体验着,感受着,旁边一位下班的俄罗斯美女,我们虽然语言不通,可是彼此的笑容消解了彼此的隔膜,合影留念,记录一下旅途的美好,人与人的和谐友爱。

      莫斯科地铁之美,美在它不甘于只做地铁。它偏要做流动的博物馆,要让匆匆过客也不得不看两眼艺术。即使看的人多半不解其意。

        这地铁之深,着实令人惊叹。乘着扶梯下行,竟要数分钟之久,仿佛直通地心。扶梯两侧的墙壁上,嵌着铜制的装饰,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古旧的光泽。我想,当年开凿这般深度的隧道,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据说战时,这地铁还兼作防空洞用,难怪要挖得如此之深。

        站台大厅之宽阔,更是出人意料。拱顶高耸,用彩色马赛克拼出各种图案,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那拱顶离地怕是有十余丈高,人在其下行走,渺小如蚁。我不禁想起古罗马的万神殿,这地下建筑的气魄,竟丝毫不逊于地上那些传世杰作。

        最奇的是那列车进站的场景。先是听见远处传来隆隆声响,继而一阵风扑面而来,吹得人衣袂翻飞。待列车驶入站台,那风势更劲,竟似要将人卷走一般。这般气势,想必是因其隧道之深之广所致。列车停稳后,车门开启,人流如潮水般涌出,又似潮水般退去,只留下空荡荡的站台,和墙上那些静默的壁画。

        这地下网络四通八达,据说总长数百公里,每日运送数百万之众。想当年建设之时,工人们用最原始的工具,一铲一镐地挖出这般宏伟工程,其间艰辛,可想而知。而今人乘其便利,却鲜有人记得那些建设者的血汗了。

        这地下的宫殿,美与壮观之间却总带着几分沉重。每一块大理石都压着历史的重量,每一幅壁画都凝着时代的泪水。人们匆匆走过,带起的气流扰动尘埃,那些尘埃里,或许还混着当年的汗与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