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梦想与浮沉》

无论业内人士,还是金融小白,都推荐一读,水分极少,干货多多。

对刚入行的投行新人来说,本书涵盖了A股IPO近十年来几乎所有主要问题和制度规定,有理论,有事实数据,有深度分析,是非常实用的教科书。

即使普通大众,无论是否炒股,都能借助本书对资本市场有更多了解,理解企业上市过程中各类参与者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和潜在的利益关系等。走出一提到A股就想到“割韭菜”、一听到IPO就想到“圈钱”或者“暴富”等刻板印象的误区。

本书以投行业内人士的视角,梳理了2004-2014这十年中国A股IPO规则制度的演变,分析了60余个企业IPO案例,宛然一部中国资本市场的纪录片,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本书采用编年体的叙述结构,叙述脉络清晰,文字严谨,数据翔实,可读性很强。

作者王骥跃是资深投行人士,专注于IPO业务十余年,熟悉市场与企业,叙述自己职业生涯中亲身经历的十年,积累的思考与总结。另一位作者班妮也是金融从业者,同时是财经专栏作家,具备专业素养和深厚的文字功底。

正因作者是专业人士,除了记录中国资本市场制度一步步建设的过程,也探讨了IPO制度的改革路径。

我是一枚投行小白。本书记述了大量生动而丰富的案例,对门外汉十分友好,有助于理解市场制度与各方利益博弈。

有些案例如一场大戏般惊心动魄,有些则令人扼腕感叹。有利用制度漏洞套利的新股,有环环相扣的造假产业链,有业绩剧烈下滑退市的央企,还有过度加班猝死的投行人。

由于工作量巨大,投行人白天在企业开会、协调各方面工作、收集尽职调查材料;晚上回到宾馆,趁着四下无人的清静,还要思考如何解决企业上市中遇到的问题,加班写招股说明书。多项工作同时来临的时候,只有漫漫黑夜才会让人觉得距离最后期限还有足够的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挑灯夜战成了投行人的基本功。

这段文字朴素中见感情,在贯穿全书的客观事实和数据中,一段难得的近距离描写,不难看出作者是真·投行人。

企业上市的过程是一场多方博弈,作者通过大量IPO案例的讲述与分析,展现了企业、监管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等市场参与各方之间的角力。

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整理的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史,对未来的改革道路也许有所启发,IPO改革的路在何方?作者从十年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了中国式IPO探索和尝试,试图寻找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前进的道路。

下一个十年即将走完,2024年风景又会如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