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心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小时候我的没有文凭的母亲一直念叨给我听的话。所以,从小到大我就告诫自己要努力。

也就不难理解在此期间,自己佩服过很多的人。小时候的小伙伴谁谁聪明机敏身手敏捷,某某伙计脑筋反应快脑力强,还有哪个同学热心肠做人诚恳……人不大个子不高,就得“识时务”(那个时候,直到高一我都是班里上课战队做操“最前排之一”)。

工作以后,更是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同样是上课,人家有的同事大哥既上课知识熟练又生动有趣;篮球场上运动会上乒乓球台上文艺晚会现场,多才多艺者尽情绽放;研讨问题展开辩论推理事实,谋划考核考虑教学思维缜密有条不紊……因此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追随所有人的脚步亦步亦趋心甘情愿!

若是说有什么顾虑怕什么,那时候就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没有本事不和你交往。其他的呢?一切问题都不是什么问题!和同事们无他,与人为善;和领导们无他,贯彻执行;和学生们无他,善学真教;和家长同志,结同盟军。

教育人,面对当今的社会形势工作形势,你有没有觉得现在有些角色真的太难做?众口难调,人心难趁——“一人难趁十人心何止百人?”干事创业,也就更是难上加难。怪不得古人很早就感叹“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是,我一直觉得《第三选择》才是正确的——事情做好不是听你的听我的听他的而是怎么对怎么去做,我们是要一起站到对的方向对的角度看问题才行。一位老大哥说:“很多事想透不说透,哪里有能说得透?”有个妹妹说:“凡事多做问心无愧!”真的很是暖人心,这才是与人为善,不偏不倚。

纵观个人历史,我发现自己也真的是总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为自己的不去受苦受累或避免遭罪找借口。张大哥说,我们都得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再强求,而绝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家庭是这样,亲人之间就应该“血脉相连孝亲敬长礼仪有分”能够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支撑,而不是一旦自己想象“别人对不住自己就格外心伤,一发不可收拾”;朋友也是,有的真诚理解鼓励称赞,有的心胸宽广礼尚往来,有的寡言少语默默支持,还有的志同道合“士为知己者死”......

作为教师,那天我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学到了一个道理“空杯”。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

后来,我继续学习,竟然又有很多人言之凿凿否定空杯理论。呵呵,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说,请不要吹毛求疵,“空杯”之意主要是在告诫我们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比如教师,我倒是建议放下自以为是的“虚架子”追求真才实学的“实架子”来树立师表的好。标准?大家还记得“庖丁解牛”,我的建议是向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暂不一一列举,等等老一辈的教育家们学习,努力钻研生理心理规律,认知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也不一一列举,做“谦虚的沉甸甸的麦穗稻穗谷穗”——做实实在在的德才兼备的教师即可。

反思过后,自己明白“舒适区”真的害人匪浅,明明就是在过着温水煮青蛙的生活,我自己却还是安慰自己平凡是生活的常态。空虚造就了现在的自己,惭愧汗颜后,不由得警告自己莫让心空,因为这样下去一定会注定一事无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碎步匆匆行, 长龙逶迤临。 冰火两重天, 如幻如梦醒。 (二) 通关自助行, 海陆相毗邻。 车河过侨岭, ...
    SpringTang阅读 156评论 0 1
  • 感谢我不可以拥抱你的背影,所以才能变成你的背影。躲在安静的角落,如果你回头看,不用在意——《背影》 现代的社会总有...
    DaNan_阅读 1,801评论 4 12
  • 组别 301期 利他一组 【日精进打卡第085天】 【知~学习】 诵读《六项精进大纲》3遍,累计200遍;诵读《...
    J0hn先生阅读 217评论 0 0
  • 画一摆上 偶遇小蜂 似闻花香 还是墨香 扑动羽翅 嗡嗡作响 停留许久 留戀墨香 ……
    悠闲yaya阅读 31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