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我迷恋上了跑步,几乎是天天跑,即便天气不好,大腿酸痛也不间断。
后来学习科学跑步知识,了解到不能只是单纯地跑跑跑,还需要进行身体训练力量和核心肌群,有氧无氧相结合,最好的是隔天一跑,一周跑3-5次最佳。
此外,还要有饮食和睡眠的辅助,才能拥有更加健康的运动效果。
于是,我开始提醒自己把跑步换做专项力量训练,采用隔天跑步的运动频率。不仅身体消除了酸痛,让肌肉得以休息和生长,而且还有空闲加强无氧力量训练,跑步数据更加好看。
同理,做其他事情也不要过激过猛,希望短时间就出成绩、见效果。尤其是在越来越内卷的环境和圈层中,切不可好高骛远,贪多比较。
曾见过这样一句话:别着急,耐心点,那些不曾开花结果的日子,都是在向下扎根。
虽然现在都提倡自律,拒绝躺平。
但是,自律不是逼迫自己去做超出条件和能力的事情,更不能完全依靠意志力去行事。我们需先客观考量自己的条件和资源,明白自己的能力边界,也要接受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事实。
此外,有时候为了更好地坚持,也要讲究方法策略,适当调剂和奖励自己也不为过。
01 拒绝自虐,善待自己
自律不是逼迫,不必太过严苛,用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逐渐养成好习惯,就是自律的真正价值。
否则短时期自虐条件下取得的成就感,最终换来的可能是严重的挫败感。
其实,自律带来的坚持,只需要两步:
首先,根据自己真实的需求,确定目标。不要设立很费劲才能完成的过大目标。
其次,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不要盲目跟从别人的方式。
我们可以用微习惯的思维,制定每天能够轻易完成的计划目标,这意味者目标要留有余地,莫让自己能量总是加满格、神经总是处于紧绷状态。只有不费很大力气就能做完的事,才能更好地坚持。
当我们学会对自己的能力做加法,给欲望做减法,才是做到真正的自律又自由,也会促成我们目标的达成。
02 依靠意志力做事,并不靠谱
如果人的意志力消耗过猛过度,就会导致越来越疲惫,直至无法继续坚持下去。只有依靠内驱力养成的习惯才能成就梦想。
在《微习惯》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对意志力的威胁包括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强硬坚持,超出了自己的感知和承受能力,意志力不久就会消耗殆尽,想做的事情可能会中途夭折。
所以,做事慢一点、少一点都是可以的,但杜绝停滞不前,决绝中途放弃。
就像安东尼.•罗宾在本书的结尾中说的:
“塑造你生活的不是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但为了一贯坚持,不妨我们从微小目标、微小习惯做起吧。
显然用力过猛的动作不是微习惯,从而不能保证能够坚持下去,可能会中途而废,前功尽弃。
总之,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保持适度用力,不贪多,不急躁,不对比,慢慢扩展自己的舒适区,不必一下子跑到舒适区外面,避免难以忍受不适而缩回到原地。
03 做事有度,方能有恒
作家郭子鹰在《平淡如泥,默默如迷》一书中,写道:
“小满未满,所以欣欣向荣。这恰如人生,总需要一丝小小的期待、小小的进步,带来小小的满足,而人生也不求太满,因为小满即是圆满。”
所以,说话也好,做事也好,爱人也罢,都要有所分寸,给别人留点空间,也给自己留条退路,让自己舒服一点。
在努力坚持中,允许自己偶尔懈怠放纵一下。
比如,为了节食减肥,每周可允许一次大饱口福,满足味蕾的需要;也可以加强运动,消耗多余热量,并安排好进食时间。毕竟美好人生追求的是快乐,而不是苦哈哈的硬撑。
愿你花看半开,酒饮微醉,说话有尺,做事有度,善待自己,有所成就,尽享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