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音乐节这件事是有瘾的,这一点,我早在两年前的 《回忆迷笛》 就已经提到过。而时隔两年,我又参加了一次音乐节,这一次的感觉又与之前很不相同,因此,也就再写一篇博文,记录一下。
计划和准备
我从四月初实际上就在计划五一的行程,是继续待在北京,还是去外地游玩。如果待在五一,那一定是因为北京五一有吸引我的活动。于是有那么几天,我一直在刷我感兴趣的北京活动,关注了草莓音乐节的官方微博,以期待能够及时的获取有用的信息。结果,一开始官方说确认将会有北京草莓音乐节这回事,还口口声声拿十周年作为一个噱头,又开始卖早鸟票,我并没有着急买票,后来到了清明节假期的时候,看到了首批阵容出来,看到阵容也确实很喜欢,三天都有还很喜欢的歌手,但是最想看的其实是念念不忘的万能青年旅店。
这里插播一下,我对万能青年旅店的认知,应该是从2014年开始的,是一首《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打动了我,后来又陆续听了很多他们的歌,15年的时候,觉得《十万嬉皮》的歌词很符合我那个时候的特征,于是又把它的歌词分享到了QQ空间(我的空间总共不到百条说说)。插播结束。
根据我以往参加音乐节的经验,我是没有那个精力连high三天的,而且high一天,我其实就已经会厌烦了。所以我最终决定只去30号的音乐节,但是紧跟着又面临了两个问题,交通问题和住宿问题。这届草莓音乐节在遥远的平谷区,而我却住在大兴区,对我来说实在遥远。那么如何去如何回来,回来了住在哪里都是问题。带着这两个问题,我来到了百度贴吧,本来想看看是否同样有人有困惑,结果看到了一个人发贴,说可以加他进音乐节乐迷微信群,于是我就加了他,进入了那个微信群。
后来的事情是,群里人越来越多,一个北京的哥们自称是G老师,在群里连续发往返大巴的广告。我也看到群主有在群公告里面提到如果有大巴需求,可以联系这位G老师,后来我也就去问了。当时我还没有买音乐节门票,他却言之凿凿地告诉我,要买门票就抓紧了,这个阵容,等晚了肯定是要涨钱,还给我举例子说,他去苏州寒山寺,门票疯涨。我被他说服了,不仅买了自己需要的一张票,还多买了一张,也想当回黄牛。因为在此之前,我曾经因为将一张北京电影节的电影票倒卖出去,转手挣了90元。我在大麦网上订了两张票,又在这个G老师那里预定了一个30号的大巴座位,一切暂时平静了。
可是很快我就被我多买了一张票这件事搞得心理上狼狈不堪,我不得不为了这多买的一张票,而时刻关注官方的票务,这样我才能知道供求关系,才能知道我有没有赚头。但是我又实在不想为了几十块钱的赚头,耽误我太多心思在这上面,于是就一直很矛盾。我4月10号左右到票,就一直想着这件事,后来实在是觉得为了一张门票,如果我专卖出去,还要邮寄或者面交,都要耗费我很大精力,我很不喜欢这样做。于是早早地我就把门票挂到了闲鱼上面,原价挂在上面,只看到了有人浏览。却没有见到其他的动静。
再后来,我实在等不及了,原价320元,我280元将这张票卖了出去,结果第二天官方的票务就显示无票了,而这个时候,想买的话就至少要400元了,而后来我又去到现场,问了问黄牛,票价500元,嗯,或许我应该再沉住气,多等一等,但是就像我刚才说的,我实在不想在这件事上花费我太多精力,我觉得不值。当然,有了这次经验,或许下次即便我不去的话,也可以买完了,想都不想,等到票卖光之后,再当黄牛。
我订了大巴车之后,因为加了那个G老师的微信,能够看到他的微信朋友圈,明显感觉这个人与我三观不合,说话戾气十足,就把他微信朋友圈屏蔽掉了。我4月5日订的大巴车,结果到了4月15日,才晓得有官方大巴车,票价50元,而我从这位G老师那里订到的大巴是100元,感觉又亏了。于是又暗暗埋怨自己沉不住气,又点开他微信头像,看他怎么说这件事,结果他却自称他卖大巴票是情怀,跟我们讲为了几十块钱而争来争去不值得,我对这个人的印象就更差了,就想音乐节结束之后,赶紧把这个人删除掉。当然,事实也是如此,我在音乐节结束当天就把他删除了。不过,坦白讲,他的大巴体验倒是还行,据说官方大巴需要排老长的队等待,据说官方大巴一直堵车,两个小时的车程要花4个小时,而我在他的大巴上都没有遇到这些问题。
正题
坦白讲,我觉得等待音乐节时候发生的那些故事,可能比音乐节本身还要精彩,因为有很多经验教训。但是毕竟这篇是说音乐节的,我还是要说回正题。
我30日早上七点钟出发,到达国贸8点半,那个时候大巴车已经在那里等待了,大巴上已经几乎坐满了人,大部分都是成双成对,我选择了后排作为坐下。两个多小时以后,到达了音乐节停车场,又经过官方摆渡车的摆渡,才到达音乐节现场。
音乐节现场说是不允许带瓶装饮用水,我不信这个邪,把水带了进去,后来这瓶一块钱的矿泉水,被我喝到万青唱完最后一首歌。
之后,就是在音乐节现场闲逛,熟悉熟悉场地。此前,我已经知晓音乐节现场会有一个流动大悦城,也就是与大悦城合作,把大悦城的商家请到现场来贩卖美食,我不喜欢这种过于商业化的运作,甚至是排斥,我之所以自己带水带面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大概熟悉了场地之后,我就只在主舞台活动了,因为想站在比较靠前的位置看赵雷 。
这里再插播一下,我最喜欢赵雷的歌的时候,应该是在15年那会,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因为上《歌手》这个节目演唱成都而红火,那个时候,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还经常能够在赵雷的歌曲下面看到,赵雷不红,天理难容这样的话。后来有一段时间,我也很想去看他的现场,但是也一直没有机会,直到这次草莓音乐节。不过坦白讲,这个时候,他的歌,我也已经快听腻了。插播完毕。
赵雷
带着对过往的回忆,我还是很想能够在现场比较靠前的位置听赵雷的,可是我从12点就开始等待,那个时候我就是十几排的位置,等到他下午两点多钟正式开唱的时候,我几乎还是这个位置,而且变得更挤了。
他唱的并没有给我很多惊喜,或者可以这么说,跟以往在一些LIVE视频里看到的,在网易云音乐里面听到的没有多大区别。台风也比较单一,站在话筒前面,几乎一动不动,嗯,民谣大概就是这样,但我感觉现场感并不好。
阿肆
紧接着是阿肆,说来很有意思,我竟然看到她两次演出,而只有这一个明星,也是唯一一个明星,我看过他两次演出,更巧的是,这第二次演出是在2018年的4月30日,而第一次演出是在2016年的4月30日,相差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我从来不想看一个人两次演出,我觉得看第一次新鲜就够了,也正如此,虽然有前面的那些巧合,但是我有些排斥的,而且她的风格我也并不喜欢,两年以前,她的穿衣风格还能让我眼前一亮,两年之后呢?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亮点。
于是,我几近呆滞地看完了她的演出。
the fin
阿肆演出结束之后,前面走了一批人,我也很想走,但是还是留了下来,我还是怕万青演出的时候没有好的位置,我挪动了一些位置,这个时候,我已经到达了第十排靠近右边护栏的位置。在等待的时候,跟前后两个哥们儿交流了一下,原来他们跟我一样也是为了看万青,而选择了继续在这里等待,毕竟the fin是一支日本乐队,在国内几乎没有人知道。
坦白讲, the fin 算是我这次草莓音乐节的惊喜了。我觉得他们的歌旋律很好,但是就是听不懂歌词,于是我就将头对着栏杆方向,跟着节奏摇起了头,这一摇就是四五十分钟,而再看看旁边很多其他的乐迷,没错,我说的就是前二十排左右,大部分无动于衷,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跟着旋律摇头晃脑,我也就不好评价这届乐迷素质了。
说个小插曲,每首歌结束,主唱都会说thank you之类的,碍于语言乐迷不太知道怎么跟这个日本乐队互动,倒是有一个乐迷高喊死高以,而在此之前,我也在想牛逼用日语怎么说呢,可不就是死高以,哈哈哈。
万能青年旅店
说万青之前,还是想说说乐迷是一个怎样的群体。我觉得乐迷文化好,是直接影响到演出效果的。比如,当年在迷笛看痛仰,很大程度上,乐趣来源于乐迷之间的互动,乐迷之间虽然也会因为拥挤而产生矛盾,但只要音乐响起,大家都还真团结。这一次,我却觉得并非如此,好多乐迷都是凑热闹的,别看这届草莓音乐节,观众人数多,但是乐迷的互动,乐迷与歌手的活动,真的是差了太多太多,更多时候,大部分人都是拿着个手机,一通拍照,拍视频,而这样的行为,也直接影响了后排观众的观看。所以,算了,我还是不评价这届乐迷素质了。
继续说会到万青这里,万青的台下互动是我这次音乐节见过最好的,看到了有好多人跳水,看到了有好多人开火车,尽管这个阵势,跟当年在迷笛看痛仰是没法比,甚至跟在洛阳看的谢天笑也没办法比,但是毕竟万青也不是一个特别燥的乐队,可以理解。
万青此次音乐节唱的大部分歌,我是都能够跟着哼唱的,不过不得不说,万青的歌词确实太难记了些,又不像赵雷那样,把歌词直接打到大屏幕上,就是让观众能够跟着合唱。万青倒是给人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态度,每次唱歌之前,都先简单报一下歌名,然后再开始演唱。
他们的演出算是很有特点了,我喜欢听他们歌曲里面的小号声,鼓声,人声。也喜欢尽量跟着一起唱,我觉得我三年前发的QQ空间说说,抄的歌词,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万青的最后一首歌是一首相对新的歌---《河北墨麒麟》,唱这首歌之前,乐迷们看时间不多了,以为万青会唱《石家庄》来着,我也以为如此,甚至当二千说唱一首新歌的时候,我还以为万青的演出会延时,会安可,却没有想到《石家庄》真的没有唱,而这首歌就是我对万青最早的记忆。我后来只能自我理解,大概万青自己也不太想唱,毕竟唱了那么多遍了。崔健不是也说过,每次演出,乐迷都让我唱《花房姑娘》,《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但是我也有新歌啊。
蔡琴
我不得不说,蔡琴的演出是本次音乐节给我带来最大惊喜的一部分。当阿肆演出结束之后,我们在等待的时候,就有一些交流,前后两个万青的粉丝都表示,看完了万青之后要去看新裤子,我也表示如此。而当我看完万青,想稍稍在地上坐会儿,再去看新裤子的时候,却正好有个意想不到的事情。
当时我找了片空地,将我那个塑料包放到地上,坐在包上面。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男生主动和我聊天,告诉我旁边那块防潮垫并没有人用,应该是走了的人扔下的,我可以拿来用。我于是坐在了防潮垫上,后来俩人就开始扯淡。
他是辽宁铁岭人,和几个朋友一起过来的,此前并没有接触过摇滚乐,竟然也买了三天通票,来到这里之后,对此并没有多少兴趣,于是只是坐在远处默默地看。他有很多不解的东西,我于是向他科普了很多中国摇滚民谣圈里面的知识,比如谁更牛逼,谁出场费多高等。他是个话并不是很多的小伙子,我们却聊得也很投缘。聊着聊着又聊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家庭。他中专技校毕业,到了本地一个国企矿业公司上班,这也符合我对于东北巨多国企的认知。后来我又问他如果我要去东北旅行,有什么推荐的地方可以参观。他则郑重地告诉我,还是别去的好,外地人到哪里都被宰。我只能说,真是一个诚恳的小伙,哈哈。
这个位置有块大屏幕,能够看到演出的实况。于是,当蔡琴演出的时候,我也是能够看到的。我们边看边聊,蔡琴刚上场,我就跟这位朋友讲,估计蔡琴已经六十多岁了,你想啊,连张学友都五十多了。没想到,很快蔡琴在与观众互动的时候,自己就说了,她刚刚过了六十岁的生日。可是刚说完年龄,又问起观众有谁去过法国,是否见过塞纳河,紧接着谁也没有想到,她竟然会唱《告白气球》,后来更没有想到的是她玩起了抖音,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我,都不曾玩的事物,我有理由相信,蔡琴收了钱了,哈哈。
现场很是温馨,刚才说了我得到了一个防潮垫,有个妹子本来蹲在我们前面一些位置,我也将那妹子让到防潮垫上坐着,我和刚刚那个哥们以及他的朋友,六七个人并排坐在一起,来看蔡琴的演出,我们彼此并非都认识,但是却是音乐,让我们坐在了一起。后来蔡琴唱了一首《张三的歌》,我也觉得这首歌是现场我听到的蔡琴演唱的,最符合我口味的一首歌了。后来听到旁边有个妹子问她的男友,齐秦的姐姐是谁?本来是不应该我去回答的,我却抢先说了,齐豫啊。我与那妹子确认了一下眼神,我继续观看蔡琴的表演了。后来我一直后怕,那妹子男友会找到我暴打一顿,哈哈哈。
蔡琴的演出定在了晚上九点半结束,我却因为不想在坐摆渡大巴的时候排队,提前结束观看了演出,与刚刚聊得正high的哥们儿依依惜别了。
尾声
后来比较顺利地上了大巴车,离开了音乐节现场。又经过了不知道多长时间,我被别人叫醒,告诉我到站了,我才发现大巴已经停在了国贸站。而我再一看手机,已经将近零时,而这个时候,距离大巴出发,过去将近两个小时,符合我的预期。于是接下来,在这个城市休眠的时候,我在CBD,在北京站徘徊了五个小时,直到首班地铁开出,我上了地铁,回到住处,这紧张忙碌的24小时才结束。
题外话
我大概近两年不会再去音乐节,或者说没有瘾了,然后再过两年年纪更大,也就不能再厚着脸皮去了 。
音乐节结束的返程大巴车司机很有意思,操着一口很像天津话的方言,我们一问,才知道人家是延庆人。他很能开玩笑,在车上经常逗的我们哈哈笑,他跟我们讲喜欢拉我们这些年轻人,说我们这些人是俊男靓女,不像拉旅行团的时候,经常要拉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
3.音乐节这种事情,最后留在记忆里的,或许不是乐手的演唱,而是观众们的故事。我们来到一个乌托邦,期待这一个乌托邦的故事。我还是很喜欢这次音乐节,能够看到那么多乐于沟通,真诚沟通的陌生人的,相比之下,那些只会在前排拍照的粉丝,我并不觉得他们很可爱。
和以往一样,这里的保安同样不爱音乐。于是我总觉得很奇妙,保安同样是一群陌生人,他们不喜欢摇滚乐,却可以免费甚至付费地收听收看摇滚乐以及民谣,我们这几万名观众,却又花着较大的价钱来到这里,陶醉于音乐。我们年龄相差无几,可这中间,却又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自己是一个人去的,以往去音乐节最多也就和哥们儿一起去,这次音乐节看到太多人带着女朋友一起去看了。很难说好不好,综合看起来,我甚至会觉得带着女朋友去音乐节会很拖累,毕竟她们甚至连往前挤都不如男生,毕竟她们连上厕所都要排好久的队,但是也许会有更多故事吧,当然前提,是要有个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