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创业成功的大牛、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者、从事朝阳行业享受到行业红利的人士,普通的工薪阶层在同一个城市收入很难拉开大的差距。但是每个人最终累积的财富却可能千差万别,而这,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
很多人觉得自己工作勤勤恳恳,收入也不比别人低,为什么财富积累却落在后面,且差距越来越大?告诉你,最大的障碍在于你的思维。
思维一、金钱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很多人觉得钱只有拿在手上的纸币或者看着ATM机屏幕上的数字才是钱,才让人觉得安心。在他们看来钱是静态的,极端的例子就是很多老年人将一辈子辛苦积攒下来的纸币藏在床垫下或者鞋袜里,摸得到的才是钱,才踏实。
事实上,纸币本身并不具备价值,它只是由国家发行且强制流通的货币价值符号,它真正的价值要通过交换才能得以实现,即体现在它的购买力上。然而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与一个国家的商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以及流通中的货币量有关。在战争年代,由于货币超发以及政府信用的丧失,整个社会有可能形成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这种时候,手中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极低。因此,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时刻在变化的。因此金钱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认识到这一点,在平时打理收入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得让钱流动起来,或者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或者用于购买理财、基金等,哪怕是用于改善生活的适度消费,也尽量不要让现金躺在帐上。在通货膨胀高企的今天,纸币的购买力在加速下降,要尽可能高效得将钱配置到保值增值的资产上,才能加快财富的积累。
思维二、货币具有时间价值
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因此不能用目前纸币的购买力来评判未来等额纸币的购买力。这里我以大家熟悉的房贷进行解释。
假如某人购买一套房产,需按揭100万,按照目前的基准利率计算,30年下来要支付91万元的利息。但是实际上,这91万元不是现在一次性支付的,而是分360个月逐月支付的,因此,用房贷利率以及未来30年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将这91万元折现到现在,实际上金额很小。
但是很多人在做房产按揭的时候,会对房贷利息心痛不已,他们觉得这91万元利息几乎可以再买套房子了,非常心痛。这里就是混淆了货币现值和远期价值的概念。
关于房贷,这里想强调一个理念,实际上,房贷是一个普通人能够从银行获得的最大额、利息最低的贷款,应该视作国家对于民生的补贴。假如你想从银行获得相同金额的经营性贷款,你的净资产必须是贷款额的数倍,且必须符合实际的生产经营需要,也即你得有相应的在实际运转的经营主体。
而房贷,在政策宽松的时候,在你的收入可以承担相应按揭金额的前提下,你甚至可以首付两成,也就是说你的净资产只需要是贷款额的四分之一就能贷出这么大额的资金,且可以长期分期偿还,利率也比经营性贷款低得多。因此,实际上,房贷是普通人应该珍视的一种福利。但凡有高于银行按揭利率的投资渠道,都不应该提前还贷。
思维三、如何准确得定位“负债”
在善于投资的人眼中,“负债”意味着可以享受杠杆撬动投资金额从而成倍得提高收益率的魅力。但是在保守者眼中,“负债”意味着经济生活的窘迫,意味着生活压力。很多人无法负债生活,对他们而言,那就像身上的一个肿瘤,只要存在必忧心忡忡,甚至食无味寝无眠。但凡手上有钱,必优先偿还负债。事实上,零负债的状态并不是一种健康的财务结构,这对于家庭和企业都适用。
还是以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的房贷为例,假设某人以全款购入一套100万的房产,一年后,这套房产涨到120万,那么投资收益率为年化20%。假设某人以首付两成购入这套房产,我们姑且忽略一年间的贷款利息,那么投资收益率为100%。五倍的杠杆带来五倍的投资收益率,这就是杠杆的魅力,“负债”的魅力。
当然,风险控制是投资的命脉,我们不鼓励过高使用杠杆,但适度“负债”可以大大地提高资产收益率,因此合理利用“负债”也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以上三点是普通工薪阶层财富积累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很大的思维差异,只要平时有意识得去学习投资理念,破除思维桎梏,普通如我们,也可以迎来财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