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黑龙江省一家医院中传出了一个女孩的哭声,而这个女孩就是张桂梅。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张桂梅上面还有哥哥姐姐,日子不算富裕,却还安稳。
可是命运多舛,张桂梅小小年纪就经历丧母之痛。年长的姐姐将她拉扯大,带她背井离乡来到云南香格里拉,在这里张桂梅参加“三线建设”,成为一名支援边疆生产工人。
结婚后不久,她老公因癌症离她而去,她悲痛欲绝,一头扎进大山深处,化悲伤为动力,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教学中,班上的女同学因为家里贫困,没钱上学,她一家一家的去做家长思想工作,得知是因为没钱供女孩上学,她在心里默默决定,要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
她开始四处奔波筹钱办学,但是因为村民的不理解,常常有人把她当做骗子,有的人甚至放狗咬她,她被人们误解,但她从未放弃,为了女孩们的大学梦,她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后来创办了丽江华平女子中学,学校建成后为了有好的教学,她省吃俭用,后来她因为长期的操劳,她患上了多种疾病。
但是为了大山里的女孩,她没有停下,每天五点起床叫学生跑步学习,晚上一两点还在为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筹谋,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每天靠大把大把的药物来维持生命,手指关节,因为风湿骨病,贴满了膏药。
午休时,就躺在办公室的一个长板凳上,她的办公室就一张长凳、一个办公桌,每次劝她去医院看病,但是她怕花钱,会偷偷把看病的钱节约下来办学,后来为了能让她好好看病,请了专人给她保管看病的钱,防止她私自挪用拿去投入教育。
我母亲常常跟我念叨,她上学的时候,就是因为家里没有钱,她只上了几天初中,我记得她跟我说,她们生活的年代,每家都有五六个兄弟姐妹,那时候的人们,没有米吃、没有衣服穿,她们穿的衣服都是用父母的衣服改小的。
我的外公以前在供销社上班,外婆在家做农活,还有我的祖母能在家帮忙喂猪,家里虽然拮据,因为母亲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还有幸去上完小学,初中考上了,但因为家离学校太远,每天来回跑二十多公里的山路去求学,等去到学校里的时候,都累得不行,才上了几天,因为没钱买粮票,就被迫辍学回家。
我其他的几个舅舅都只上过小学,他们村子里面好多同龄人,几乎连小学都没上过,都是文盲,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他们出门连路标都不认识,母亲以前跟我说过,她堂哥就是没有上过学,但是又不甘心一辈子待在大山里,独自一个人出来闯荡,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再也没回去过,村里的人们说:“他因为不识字被人骗到黑工厂干苦力去了”,有的人说:“他是因为不识字,找不到工作饿死了”。
也是因为早早的辍学,我母亲才十九岁就嫁给父亲,二十岁就生了我,以前母亲每每跟我谈心,总会念叨说,她要是生在我们这个年代,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她一定会通过学习走出大山,去更远的地方看看,母亲现在快五十岁了,听她说会常常梦到上学的时候,坐在教室里面考试,但是她什么都写不出来……
张桂梅老师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她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却是一千多名孩子的“母亲”,她通过知识改变大山孩子的命运,让她们走出大山,拥有一个五彩斑斓的生活,让她们活出自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千千莘莘学子!
(齐帆齐28天第5期写作成长营,第8篇,字数字1319,累计998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