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瞰上海!这些 “疮疤”,别伤了阿拉上海的腔调

上海,是啥样子的?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在晨光里的庄严,是豫园九曲桥畔传来的吴侬软语,是武康大楼街角咖啡香里的精致,更是石库门里邻里间家长里短的烟火气。阿拉上海人,讲究的就是这份融合了历史厚重与现代精致的生活腔调。

但最近,卫星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这对 “侦查搭档”,却在上海版图上揪出了不和谐的 “小疙瘩”—— 建筑垃圾倾倒点。

先看这张区域图(图 1),不同颜色区块像给上海 “上了色”。再看监测评价图(图 2),杨浦区、虹口区、静安区等中心城区,监测评价齐刷刷 100 分,那叫一个 “高颜值”,就像精心打理的名媛,优雅又亮眼。普陀区、青浦区也都在 90 分上下,蛮灵的。

可往下看,金山区、浦东新区成了 “低颜值区县”,分数在 50 多分;嘉定区、宝山区、崇明区是 “中颜值区县”,70 分左右徘徊。这分数背后,就是那些乱倒的建筑垃圾在 “搞破坏”。

再瞅卫星拍到的建筑垃圾现场(图 3),一堆堆废弃物,跟周边环境那叫一个不搭。要是在外滩边儿上,突然冒这么一堆垃圾,还能感受到万国建筑的震撼吗?要是在豫园附近,堆着这些破砖烂瓦,还能品出江南园林的雅致吗?

阿拉上海人,生活是很有品味的。弄堂里,爷叔会把自行车停得齐齐整整;咖啡馆外,小姐姐会穿着精致套装谈笑风生。阿拉过的日子,是清晨能听到梧桐叶沙沙响,傍晚能在滨江大道吹着江风散步的生活。建筑垃圾这么一倒,把上海的美都 “糊” 牢了。

上海的美,是时光雕琢出来的。建筑垃圾乱倒,不光破坏环境,更是伤了阿拉上海人的心。好在现在有卫星和 AI 盯着,这些 “捣蛋鬼” 藏不住啦。也希望大家都上点心,别让建筑垃圾毁了上海这份独一份的腔调。上海的历史韵味、人文风情,还有那讲究的生活品味,得好好护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