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茫茫宇宙的角度看,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去。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境遇,才有了爱的价值,爱的理由。
——周国平
我时常会从身边女生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你陪我聊会儿天吧,我好无聊” 或者 “你跟我一起嘛,我一个人太没劲了。”
有时对朋友说,有时是对恋人。
曾经的我经常独处。大学前两年,和室友的步伐不一致,总是独来独往。男朋友跟我在一个城市,但他在军校。那里像个牢狱,我一个月只能探监一次,一次才只有三四个小时。大多时间,我都是一个人,可能在教室,在操场,在湖边的小山坡上。
一个人的时候,会有种被遗落的无力感。当周围开始静下来,心里则开始翻腾、喧嚣,各种难过复杂的情绪,像气势汹汹的海啸,都不给呼吸留余地。
独处的空间像个负面情绪放大镜,男朋友以前被我原谅过的谎话、平时不被在意的冷漠,都会在这个时刻被我拎出来无限放大。越想就会越委屈,委屈到忍无可忍时,就会一个电话掀过去,细数他的罪状,然后提分手。他在那边费心费力解释,好话说尽我才肯罢休。
这么重复几次后,男朋友被我磨光了耐心,电话再打过去,他只会说“你去找个人玩吧,我在忙。”留给我机械的电话声。
这段恋情的结束理所当然,因为过程中两个人都错的离谱。很久之后他一本正经地跟我说过“你到手太快了,我没珍惜。”我在这边哽咽着说不出话。他对我好过——会用他的新手机交换我的破手机,也背叛过——我在他的新手机里看到了和别人的照片短信。太多次我的“作”和他的“渣”在反复上演,以至于后来我们分手,都没了见面的力气。
我不会感谢他,但他确实让我开始变得内心强大。
爱的反义词是什么?有的人说是“恨”,周国平说是“冷漠”。
爱的近义词是什么?有的人说是“情”,有的人说是“喜欢”,我说是“孤独”。
孤独和爱从来就是一个共生体,也可以说,没有爱的人感觉不到孤独。
失恋的时候我把一个绘本翻了很多遍——《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把其中的一句话抄了满满一页信纸
“地球到底有多大 世界到底有多宽阔 是不是人们都带着爱的痕迹生活
如果你喜欢的人 不喜欢你
那么 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你 还是会觉得很孤单吧”
每当谁觉得一个人孤独,就会迫切地想要个伴,哪怕是个喝水的伴。当我们真的有了个同伴,却发现孤独还是仍亦步亦趋地跟着,于是想办法朝对方索取更多。爱情中的我们想时时刻刻在一起,时刻保持联系,似乎只有两个人紧抱着,孤独才不会入侵。
可是这样的我们,其实是最孤独的,因为看不见了自我。
辨别一个人有没有自我的方法很简单,看他独处的时候。独处和交往是相对的,交往中,我们听到的是别人的声音,独处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自己的声音。
这也可以解释我为什么在之前的恋爱里那么作。和他交流时,他让我觉得“该原谅”;独处的时候,心在告诉我“别原谅”。平日里的我可能在装大度,静下来的我才知道在这种事上,我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
你看,谁说爱人的声音不如自己内心的声音重要呢?
当你逃离喧嚣,放下电子产品,陪伴你的只有一盏茶和一支笔时,心会告诉你,它想要什么,它爱谁,它幸不幸福。你用大脑和它对话,就能得出最忠于你自己的结论。
我们有太多的女生缺乏安全感。对方不回信息、电话打不通,自己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如果身边没人陪伴,还容易陷入一场自编自导的狂乱。其实没有必要为了逃避这种不快的感觉去拼命打电话、去找闺蜜、去打乱自己的步伐。因为这种情况下的孤独,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给自己的。
如若你独处的时候很无聊,说明你不够“有趣”;很焦躁,说明有问题亟需解决;若你想到对方时总是很难过,那么你该离开他;若你平静悠闲且自在,那么恭喜,你是幸福的。
人海茫茫,世界冷清。我们总归需要用爱来填满生命。实际上,世上每一份爱都是有限度的,从程度、时间、包容性上。可是生命又充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缝隙,这些是别人无法顾及到的,哪怕再爱你。能填补这些空隙的人,有且仅有你自己。
会修补缝隙的灵魂往往是高质量的灵魂,它们可以向着爱的人发出更明亮的光,仿佛在说“嘿!我爱你,欢迎你来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