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在听评课的时候,说得,听到的很多的一句话就是:“课堂气氛活跃”,好像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必备条件。自己在讲课的时候也深有体会,就怕提出问题后,没有举手的学生,冷了课堂的场,此时会心急如焚,忐忑不安,然后再加以启发来救场。

《静悄悄的革命》中说: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是呀,在“热闹”的教室里,那些慢慢思考问题的或者用不明确的语言描述自己并进行思考的学生,往往被贴上“理解迟缓”、“发言不积极”的标签而被善意撇到一边。很多时候,那些老师提出问题就不加思索的迫不及待的回答的同学,回答后才发现自己思考的不够成熟,回答的不够确切。比起擅长发言的学生来,那些在学习上不多言语,然而善于倾听,善于思考的学生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每一个问题都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在写操行评语的时候这些学生常常被写上“更加积极的发言吧”。其实,那些不加思考就草率发言的学生,倒是改写上“更加注意仔细倾听吧”。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

经常责怪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态度,却很少反省自己的讲话方式。如果教师的课堂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的用心倾听也会比较被动。反思我的课堂,是没有太注重培养学生用心的倾听,而是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我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遗憾的是小组讨论后,仍然是讨论之前的那几个学生举手发表意见,那些学困生根本没有倾听的习惯,人家说完了,他啥也没听明白,所以至今我的小组合作没有实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