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这是一本出自“上帝之手的书”,长达20多年稳居畅销书排行榜之列,是鼓励我们勇敢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通俗心理学著作。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斯科特开门见山的告诉我们,这是一本实证主义的书籍,是他从业经历的思想和观点,这种日积月累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做法类似我们的中医做法,当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是工作经历总结。
斯科特的第一个人生感悟便是“人生困难重重”。面对人生,有人沉沦,喋喋不休;有人奋起反抗,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单有信仰不行,还要有“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办法。斯科特给出的第一个药方是自律。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
“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人人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有人视而不见,有人拖延时间,有人尝试将问题排除在意识之外,得到片刻逍遥。
斯科特认为,“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逃避问题,只会带来短期的舒服,长期而言,只会让心理疾病越发严重。
面对问题,首先要正视问题,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第二步便是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问题,以自律为武器,向问题和困难挑战。
山本耀司关于自由和自律的阐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我要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自律,具体包含哪些技巧呢?
斯科特认为,自律包含四个方面,即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短暂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其次,解决问题,并感受更大的快乐。
关于问题的解决,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对待问题,有种人显然缺乏耐心,迫不及待的想让问题马上解决,如果不能解决,他们就寝食难安。另外一种人,对待问题的态度更低级,更有破坏性,期待问题自行消失。
比较成熟的做法是,尽可能早的面对问题,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才能得到回报。这便是推迟满足感。
面对问题,趋利避害,逃避责任,这是人类的本能。选择推卸责任,逃避问题,人便容易进入自我舒适区,但心智却无法成熟,反而成为了集体、社会的负担。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埃尔德里奇·克里佛
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愿意把自由和权力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等,情愿处于附属地位,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已有清晰的论证。
为什么他们会选择逃避自由、回避问题,共同的问题就是他们感觉自己不具备对付或改变“现状”的力量,内心充满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如果信仰坚定,坚信漫长的人生路上,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他将会变成一个自由的人。如果无法接受这种现实,永远感觉自己是一个牺牲品。
尊重事实,是自律的第三条原则。试图捍卫过时和陈腐的观念,却不去考虑新的现实,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然而,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是许多人的通病。这种病,心理学上叫做“移情”。现实已经改变,移情心理却固执的捍卫我们的旧观念,这会带来痛苦。认清现实,虽然会带来痛苦和不适感,但是它会让心灵获得成长,让心智走向成熟。
固步自封,逃避挑战,是人类的天性,但是事实明摆着,我们必须超越自然,献身真理,发展第二天性,挑战自我。
自律的第四个原则是保持平衡。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圣人的哲学告诉我们,“古井无波”,保持心静,不为外界所扰。这样的追究就如同经济学的最优曲线,有诸多的假设,并且属于理想模型的范畴。它们离我们的生活太远。
真实的世界里,我们受到侵犯或者失望,我们便会生气。自律,不是要求你压制情绪的发泄,反而它鼓励你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因为
要获得正常的生存,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
但是,成熟的心智,对于情绪的宣泄,是很善于采用不同的方式,这门艺术叫做情绪的管理。
保持平衡,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兼容并包。兼容并包,是一个很高自我管理要求,它一方面要求我们要肯定自我,以保持平衡,又要求我们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新的自我平衡。
人生不断学习生存,人生也不断学习死亡
学习自律,不是为了逃避痛苦,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当你真正掌握推迟满意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四种原则,相信你的人生将会越来越优秀。
看完之后,我才发现讲了那么多,无非微信朋友圈的两句毒鸡汤语录: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优秀
走出舒适区,迎接新的挑战
《“惊回首”读书随笔》第201904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