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晚上,送气血康给父母,一种口服液,老妈去年一病,气血不足,老爸是因为弟弟说想给他测血糖都挤不出血。一种补剂,一个补血,一个补气,所谓功效,不宜细想。
其实,人生,人,很多,都不宜细想。
先说死,父亲那天又和我聊起他的身后事,
骑车回来,想到自己轻飘飘回复,他的年纪,面对死亡,一定是惶恐,还想着不给我们添麻烦,父亲之言不可当真,但我未能设身着想,且实羞愧。
再说老,想起网络有一谬论,说父母养子女是由无知至能自理,难度无法与养老相比。私想,父母养子女,从出生但独立,到再下一代,时间延续二三十年计,子女四十和父母同居亦不少见。而父母真正需要子女照顾的,断不能从六十计,这个年岁,父母与你,谁照顾谁更多,很难分辨,多数老人要从70以上,逐步与社会脱节起,对孩子的依赖日益增多,全需要孩子的时间,应该不会超过18年,能算如此仔细的人,多半也不宜结交。
这一年的工作经历,深刻体会社会变化太快,而人是经不起老的,就如所谓中年心态,总会比别人眼中自己感觉要年轻,其实就是如此,你已很老了,更年期、老花眼,等等等。
有一次看到一个老人,蹦蹦跳跳的过马路,看到我,羞涩一笑的神情,至今未忘,也羡慕不已。
至于今后老了,病了,一人在医院的戚皇,可以想见,也能接受,孩子终究已成长,诸事顺其自然就好。
每年五月,睡莲如期开放,其实,时间的流逝,就在荒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