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面试而言不论是自学还是报班都要把握的一个点就是面试到底学什么,是学习华丽的答题内容还是流畅实用的答题思路还是无形中的答题模板。
接触过一部分考生也看到一些真题解析,最大的问题就是报了班遇到老师没讲过的题目还是不会答,或者是上了考场本来觉得自己回答的内容特别好,一些名言警句一些领导人讲话一些丰富的理论实例都说到了但是分却特别低,我认为其根源在于我们没有掌握面试到底要去学什么!
对于面试内容而言,有的机构就是在卖内容,表现在网上搜罗大量的名言警句和社会现象的评论强制性的让学生背诵,美其名曰有了丰富的积累才可以出口成章,而殊不知公务员面试考察的要素从来没说过要考察考生的记忆和背诵能力,另外对于一些生疏的专业名词和政府术语,有些人不了解前因后果,考生更是掌握的不透彻,上了考场自己说一些高大上的时政政策心里都在发虚,面试的考官的理论水平是比你高不止一个档次,你在这些人面前顿不顿方针政策,考官心里只有厌恶,并不会觉得你懂得多见得广,所以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说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话,说一些自己都觉得心虚的话,那对于面试内容上我们应该怎样去完善。
我认为要把握两个点,一是说你熟悉的话,比如让你谈一谈你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我觉得你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决定不会蹦出名言警句也不会说你不熟悉的方针政策,也不会说一句就卡壳。第二说你能说的出口的话,有些词语有时候只适合写在纸面上,有些词语只适合一定身份的人,所以在考场上我们就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者去表达对一种现象,一种观点的态度,所以接地气的表达往往更能打动人。
我认为衡量一个机构和衡量一个好的面试老师的关键和标准不在于他的表达内容有多丰富,而在于他的答题思路是否清晰,毕竟在考场上你说前一句话的时候考官就知道你下一句要表达的意思,按点给分是根本,说一个点说了十句话不如说五个点就说五句话,所以我想表达的以下几点:一是按点答题,杜绝首先其次最后,按点说明你是有逻辑的,思路是清晰的,而首先其次最后最大的弊端就是只是三个点,一道题用三个点来答完整性是不够的,如果紧张可能只说了首先,那只能完犊子了,所以一定按点答题。
二是总结思路。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了一个月面对陌生题型还是不回答,我认为不是没话说只不知道肚子里的话如何有效的表达出来,这就是面试思路的问题,也是一位好的面试老师最值钱的最应该交给学生的东西,有些思路是需要自己总结的,如果面试老师有现成的思路是最好的,所以在上面试课时多问老师这道题的思路是什么而不是这道题用什么内容用什么例子去答。
对于答题模板的问题,我认为不存在模板的问题,只是有太多考生说了同样的话才让考官觉得这是模板化的回答,其实有些模板化的回答的却就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做的工作,比如在组织计划题中的方案和小组问题在体制内就是这样做的,比如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第一部就是成立方案,第二成立领导小组,没有这两部工作是没有基础去完成的,只不过在答题中大家都说了这句话才让机构和考生觉得这是模板化的回答,但对于考官而言,考官都是体制内的这是可以肯定的,所以他们觉得这不是模板化,而哪些是模板化,最明显的就是穿靴戴帽的回答,如交给我工作是对我的信任,良好的同事关系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就是与题目无关的废话才是模板,其实把这些话合理的转化和插入用接地气的流畅表达是很好的,具体可以报考我以前的文章。
别过分纠结内容的华丽,更应该关注思路的畅通,合理转化模板,杜绝假大空没有实质的回答,这才是我们学面试该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