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何夕写文章的方法论

首先,我并不认为在写文章上我有什么天赋,正相反,我属于那种需要经过一万小时锻炼才能小有成就的家伙,和那些真正的天才相比,我文章的颜值和传播性并不令人称道;

其次,正因为缺乏天赋,所以,我在提升阅读数量和质量、如何搭文章框架和提升文章有用性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多写多想是我能形成一套自己方法论的基石;

最后,写这个文章只是为了个人的总结,并不是为了说明什么,一家之言而已,但求有所启发已足够。


整体上来说,我写文章的方法论只有三条:

  1. 远观其势,近取其神;

  2. 十年后回头来看今天的文章,不后悔;

  3. 交叉比较

下面逐条纪录和解释。

另外,以下所有的详细条目,只是为了更方便理解,都是启发式的,启发式的,启发式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远观其势,近取其神

这句话来自我的摄影导师徐忠民老师(其实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摄影记者,想不到吧哈哈),原本指的是在摄影表现上的基本原则,但后来被我借用来写文章。

我曾经用过很多其他的词汇来形容这句话,比如“明线和暗线”,比如“小切口、大报道”,比如“社会影响和现实影响”,比如“用广角镜看世界,把世界切片了放到显微镜下看”,比如“大海及其细涛”……

所有这些形容的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你要如何去理解和纪录你所看到的东西。

用简单的话来解释,写文章更类似一个“T”:一横代表了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你是站在地上,还是站在山上,或者从太空俯视——不同的位置和方式,会决定你的理解有多深刻;一竖代表了一个人的专业程度以及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在格局和视野之下,必须要能落地——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细节,了解每个细节如何表达才能符合大的环境和趋势等等。

这里面的方法论总结下来大概有以下几条:

1.远观其势

这里的关键词是:历史、流程、趋势。

  • 历史:这件事情过去的发展历史,或者其历史演变的过程,以及发展史中的种种细节;有哪些文章或书或资料对此有所描述;这里领域有哪些牛人;背后涉及哪些学科……

  • 流程:这本书是如何被印刷出来的,这个业务结果经历过哪些过程;历史上曾经碰到过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每个流程环节的权重如何;从业者怎么理解这些流程……

  • 趋势:这个业务未来会碰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有解吗;背后的风口是什么,谁会成为风口上的猪;在技术、管理、文化、社会的大趋势上,会有哪些可能的变化;对于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个体而言,他们会体验到什么变化……

思考的越多,阅读的越多,就越可能把握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1)牛人领路 & 2)多读经典和Paper,是这个阶段比较有效的方法。

另外,我常用的一个开脑洞方式是:3)追问每一个可疑的概念

举个例子吧,现在人人都在讲“大数据”,但是问问自己,你真的明白什么是“大数据”吗——追问的过程就是了解概念成型历史的过程,就是了解其技术源起和发展的过程,就是明了未来趋势的过程。

2.近取其神

这里的关键词是:细节、理解、选择。

  • 细节:尽可能详尽地了解事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每个决定性瞬间(好吧,又是一个摄影概念);尽可能了解事情发生时的外部环境和他人记忆;尽可能收集到详尽的关于事情的外部和内部资料;了解事情前后传开过的八卦和小道消息……

  • 理解:理解业务,理解行业,理解上下游;理解动机,理解用户;理解组织,理解关系,理解人……

  • 选择:去掉重复的内容,合并相似的部分;根据文章框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决定性瞬间;尝试适合的表达方式,或者多写几个版本选择其中最好的一个;选择合适的观看位置和观看方式……

这里特别要强调下的是选择合适的观看位置和观看方式。简单来说,观看位置决定了你的立场,观看方式决定了你的表达——站在老板的立场上,还是站在观察者的立场上,还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上,这些都会影响你的表达;你是带着强烈的一方立场去看,还是带着情绪去看,是走马观花,还是细细品味,这些也都会影响最终的成文。

3.做好准备

这里的关键词是:广泛阅读、长期跟踪、多听多看

  • 广泛阅读:不要只读和专业相关的东西,而是更广阔地去了解历史、文学、娱乐等等内容;用好手边的碎片化阅读工具,比如Pocket和Evernote等等;跟着兴趣走,多看看其他人的思考方式和叙事逻辑……

  • 长期跟踪:对于觉得有兴趣和价值的东西,时常去翻看和查询,看看最新的进展;一些有用的资料,保存好以备查询;可以集中阅读一批近期的文章和文献;碰到该领域的牛人,记得要多聊聊……

  • 多听多看:专业领域内外都要多交朋友,多听听别人的看法,多观察别人的做法;不要只和同事混在一起,多接触些公司外的朋友;多听听用户的声音,多听听牛人的意见……

有句话说,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虽然,这句话有些绝对化了,不过,是一句可以用来时时提醒自己的话。

小Tip:

个人认为,好的文章最重要的是能自洽,或者叫自圆其说,不管是秉持任何观点、任何立场,都能够说出道道来。这样,即使别人不认可你的态度和观点,但也能从你的思考方式和逻辑中,找到可以借鉴或者可以避免的东西。

十年后回头来看今天的文章,不后悔

这一条不仅是方法论,首先是关于写文章的价值观。

要不要追热点?要不要写速食文章?站在什么位置上看,怎么看?文章的内容只关乎当下,还是关乎未来?文章要不要客观,还是逞一时之快?要不要选择立场,还是更中立地来思考问题?把自己当权威,还是当学徒?软文要不要完全照着别人的意思写,还是坚持自己的特点?碰到看不惯的人怎么办……

以上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关于一个人的选择。而我对此选择的依据主要就是题目这一条:十年后回头来看今天的文章(做的事情),不后悔。这在商业策略上,或者产品经理那里,有更贴近的一句话就是:以终为始地看问题。

要完全不后悔,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是否有后悔的可能,就已经足够影响到一个人在面临写作时的选择。

对于我个人而言,到目前为止的实践可以总结成以下一些话语(有些可能是改写了别人的说法,但出处已不可考,告侵删):

1.大风来的时候,去追飞起来的猪,而不要追飞起来的垃圾袋。

举个例子:当你远观其势,电商大潮已然浩浩汤汤,远不可阻止,背后所造成的影响,遍及技术、社会、商业、生活、娱乐等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从商业历史的角度来看,当时的电商,还依然是萌芽时期,和传统的冲突要远多于双方的融合。

这时候,一个作者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电商的阴暗面上,每天都吐槽这个吐槽那个,今天讲假货,明天讲欺诈,悲观地看待某企业的未来。我不觉得这是写文章值得提倡的东西。

特别提醒,这里绝对不是去黑谁,只是讲基于题目价值观所延伸出来的个人方法论而已。那么,就不关注阴暗面了吗?那倒也不是,这就要涉及下面讲的第二条方法论了。

2.把握节奏,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

听起来这就是一句废话,但是这可能是对我而言相对来说更困难的事情。如何判断是否合适,如何理解事情发展的节奏,只能说痛并快乐着吧。

还是举例子。

原来还在天网(《天下网商》)的时候,早在农产品电商资本热潮来临两年前,我们就操作了冷链物流的专题稿件,当时国内除了佗佗公社和黑猫宅急送等少数案例之外,几乎都没有什么“冷链+电商”的概念。但是,就因为报道的太早,文章发出后毫无反响,相对应地,当时在文章中提倡创业者去解决的冷链物流问题,到今年才开始出现了一些冷链物流创业公司。

后来,在汽车电商这一概念红火之前半年,我们借着天猫汽车节的机会,操刀了汽车电商专题报道。因为正确判断了接下去汽车领域的走势,这组报道在汽车行业引发了不少反响,较长一段时间内,天网基本上是这一领域的权威报道者。

基本上,当时有两个因素可以用于判断是否合适报道:1)闻味道2)看节奏

在参会的过程中,在和业内人士交流的过程中,在跟投资者交流的过程中,嗅觉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他们看起来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仅仅限于行业内知晓,那么,就有可能有机会在行业外掀起波澜。如果这背后还有一个大市场,比如汽车、金融等等,那么,随后而来的大势就很可能把原本细小的变化放大几百倍乃至上千倍。

看节奏,则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行业中正在发生的变化。比如流通供应链,如果没有在分销这一层有很深刻的改变,那么,对于实体零售的影响会很有限。即使你一开始就闻到了味道,但是,因为一些关键因素尚未变化,你看到的未来也远不能在近几年实现。了解过程中影响发展节奏的关键因素,这可以加深写作过程中对业务本身的理解。

3.观察,倾听,少发言。

想要发言的话,就用你的文章来发言。

我曾经这样定义互联网商业的理想国,这里面包含有三类人:创造者、解释者和使用者。

创造者是最具天赋的创新人群,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先锋,主动或者被动地改写着社会各个环节的商业进程,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是创造者往往不擅长言说自己做的事情,所以,还需要解释者来连接创造者和使用者,让双方彼此理解,比如,每个大学都会有擅长研究和擅长讲课的老师,后者就更偏启蒙和解释;世界上90%的人都是使用者。

我对自己的定义是做好一个解释者。这就意味着我在专业上不如创造者,我更擅长的是启蒙和解释,尽力去做好这一件事就够我喝一壶的了,在我不擅长的领域,那就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学徒,多听多看,多观察和琢磨,小声讨论而不是大声说话。

4.只写给认同你的人看。

比如说,我现在写文章的原则是,只为我微信公号的前200个粉丝写作。虽然有点得罪其他粉丝,但是因为这前200个粉丝,我清楚地知道每个帐号背后是谁,ta喜欢什么类型的内容,ta有什么苦恼,所以我可以很方便地去挑选文章的框架和结构,知道怎么写。你也知道哪怕你更新的再慢,哪怕偶尔耍耍性子,他们仍然认同你走精品路线的文章。这已经足够了。甚至于会出现,哪怕你写软文,你也只会写他们认可的软文。

世界那么大,200足够了。

交叉比较

这部分之前在朋友圈曾经有过表达,这里就偷懒下,直接copy过来:

我在天网期间所提倡和使用的“交叉比较法”即肇始于比较分析法和费孝通先生“江村即中国”的分析性概括。

交叉比较法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在电子商务这样一个新兴但缺少参照的领域里,如何有效并快速地形成分析性报道的问题。

操作思路是:通过选择报道方向中两个及以上的典型案例和人(如:A卖得贵,B卖得多),通过1-2轮的交叉采访和交流,比较分析个案中的策略、运营、供应链、方法等等的操作思路,相对全景地展现方案和问题,并希望最终形成“明线分析,暗线概括”的“个案即全体”的报道。

这样操作的好处:一是易上手,不管什么新手进来我也有信心至少在三个月内就可以形成独立报道能力(超过3个月的就放弃吧);二是出稿快,小范围集中精力的报道,要比大范围的采集更有效;三是有效识别报道者能力,对于案例的采访、分析、成文的过程,可以有效分辨每个人是擅长逻辑还是沟通,擅长成文还是擅长采访,擅长领域又为何。

这套方法即使在我不从事媒体之后,也仍然很有效地帮助我快速进入新领域,只是最后的“明线分析,暗线概括”确实会受制于人的视野格局资料完备程度等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在i.wshang.com上搜索早年各类目的报道是最明显的,另外个人角度可以看看A君的故事渠道篇。

One more thing

因为现在自己在做市场的工作,并且帮一些朋友的项目做过一些品牌定位、品牌策略的事情,我也把以上写文章的经验转换成了另外三句话,从而方便我去快速了解在做的事情,以及公司的策略。

这三句话是:

1.从前往后看

现在已经做了哪些事情,可以用哪些关键词来概括;

2.从后往前看

3~5年内想做成什么事情,可以用哪些关键词来概括;

3.找对标对象

跟我们商业模式相近的公司如何描述自己的业务和愿景。

我能帮他们做的,就是在这些里面找到可以用于解释的中间值,从而搭建一个解释的框架。目光所见的成果吗,就是《Alimama大数据营销白皮书》,还有其他一些自我感觉尚可的东东。

目前为止,还是很好用的。hiahia~


人了解世界的时候,都是先问who & where,慢慢学会问why,当对答案不满足的时候就开始问how,所以,knowhow才是人对世界的回答。谢谢关注Knowhow_Ho,何夕一言堂,这是我对世界的回答,一家之言,不求正确,但求有所启发。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8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3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5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14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5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7评论 4 33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73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7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