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既建构着现实,也建构着人的心理。因此,后现代的心理咨询师就可以通过改变叙事,解构求助者的现实和心理问题。
毫无疑问,建构和社会建构对现代心理咨询的影响是最大的。那么,哪种后现代思想该排在第二位?我的选择是“叙事”。
简而言之,“叙事”就是陈述事实或者对事实的陈述,说白了就是讲故事。在讲课时,我喜欢拆分概念,比如将“陪伴”拆分成时空下的“陪”和跨越时空的“伴”;将“家庭教育”拆分成“家庭”和“教育”,从而有选择地强调对孩子而言一个温馨家庭的重要性远超过教育。“叙事”也可以拆分为“叙”和“事”:现代心理咨询主要关注“事”(事实或故事本身),因为他们相信事实的存在,事实是客观的;后现代咨询师则不然,所关注的主要是“叙”(如何讲这个故事),因为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事实而只有描述的事实,而描述的事实只是对事实的描述——构建,与事实相去甚远,相比较而言,求助者对一个故事的讲法要比故事本身更加可信也更接近真实。
在后现代的视野下,叙事并非像现代人以为的讲故事那样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表达,而是被视为一种复杂的意义建构过程,被认为人类认识和理解生活的一种方式。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境遇不同,建构世界的方式即叙事也就不同,因此,叙事就是生活,或者反过来说,人生活在自己叙事里。我们用叙事临摹生活,又在叙事中展示内部心理的真实于外部世界。
如果把这段话说得再简练且通俗一些,可以是:我们都活在别人或自己讲述的故事里,我们讲着怎样的故事,就是在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着怎样的生活。
叙事,既建构着现实,也建构着人的心理。因此,后现代的心理咨询师就可以通过改变叙事,解构求助者的现实和心理问题。
一位求助者认定就是丈夫出轨那件事引发了自己的负性情绪反应,以至于只要一想起来就浑身发抖。当的确浑身抖动着她给我讲完丈夫与那个狐狸精的故事后,我语气很是轻松地要求她:“请您再给我讲一遍那件事。”她很配合,就又讲了一遍。我发现第二次讲的那件事儿与第一次没有太大不同,但讲的方式已经有了明显变化,比如语速快了许多,浑身的抖动竟然消失了。
问:“您能觉察到同一件事情给我讲了两次,期间有什么不一样吗?”
她一下愣住了,眼睛直直地看着我。
我揭破谜底,说:“我发现,当您第二次讲的时候,语速快了许多,身体也不像第一次讲的时候在抖动。我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她无言以对,依然愣在那里。
我跟她商量:“要不您用更快的语速再把那件让您伤心欲绝的事情跟我说一遍,体会一下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她照做后,说:“没那么生气了,也没有抖。”
我问:“这是为什么呢?”
她回答不了。
再次要求:“要不,您尝试着用语速比第一次慢一些的方式再讲一遍那件事?”
她照做了,告诉我:“也没那么生气了,也没有抖。”
我还是追问:“这是为什么呢?”
她还是回答不了。
其实,我不需要她的回答,因为我不但知道这是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她的症状是为了什么。
这就是我对后现代叙事的一次具体运用。当然,我可以说这是通过改变求助者的叙事方式改变了症状,但更重要的是我以改变其叙事方式为手段,达到了将其注意力由过去转移到当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