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儒家与道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儒家 :代表书籍~四书五经

  1人文主义 ,强调入世,讲究奋斗拼搏

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周易,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2 讲究仁德 礼仪(守规矩)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

过于遵守规矩会显得呆板

强调道德智慧,伦理制度,因革损益

董仲舒的主张,仁义礼智信,是为了社会的秩序化,和谐化,端正人心,淳化风俗

用历史的眼光看,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是对当时经济或政治资源配置的相对合理的选择

3重教育,历史,文化,社会建构,五伦

同时强调可以通过读书,改变阶层

也有公平正义的主张,对老幼有关照

仁德

二、道家 ,代表~老庄列文,强调自然主义

1万物负阴而抱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人性复归,有超越精神

强调自然智慧

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使万物生长,虽生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不干预,不束缚人性和物性

儒道同于五经

儒家和道家平衡

学国学不是为了服从权威

而是为了教养

三,儒家不足:儒家人文的力量太强太分割,条框太多。必读 论语,道德经。

道家老子强调道德的内在性,批评礼乐教化,在情与理之间有张力。老子第38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礼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认为,若儒家只强调礼,忽略仁,义等,则乱开始了。老子批评圣智仁义,绝圣弃智,则是需要真正的圣智仁义,自觉守礼。老子并不否定人文,而是防治人文建构伤害人性。

乱世孔子被打倒,治世孔子被请回。儒家建构人文主义,道家解构人文主义。

得意时儒家,失意时道家。

儒家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天人合一是儒道共同的信念


四,儒家中也有自然性。

儒家具有一定宗教性

儒家人文的源头,对天,天道,天命的敬畏

儒家也强调内在尊重自然,如打猎不伤母幼,又如与天地合德。王阳明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儒家批评人类中心的人文主义,对天地有敬畏。

五,道家自然中也有人文。

道家讲究的是自然的和谐,自然的秩序

儒家建构人文主义。道家用否定方法,通过虚无保证存有,不为而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38章。学习用加法,求道用减法,淡化功名利禄。道家~自本自成的人文观。16章 至虚极,守静笃。

现在,孩子的教育太多知识,没有灵性

六,儒道两行之理

老子,孔子互补

孔子为了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

老子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

儒家 内圣外王

责任感,担当

发奋,乐于忘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立德立功立言

孟子 君子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道家:一任自然

扬弃,否定,超越现实

崇高的人类理想

儒家 诚恕之道

道家 齐物之乐

儒家 谦让

道家 不争

曾国藩 凡作人,当如花未开全,月未圆满…

牟中鉴 儒道互补

许抗生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问答环节:1如何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

答:文学中有儒释道

杜甫 道家,李白,儒家

读 古文观止,唐诗宋词,都有道

2中国哲学的产生背景?

古代寓言中 远古中国人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与社会关系中产生发展

古希腊 更强调人与自然

中国哲学 偏重人与人的关系,礼

建议读 诗书,荀子

3如何为孩子减负?

按孩子的性情,心理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接轨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教育

孩子看家长,听其言,观其行

心,性,情,才的关系讨论

知行合一

4儒家道家适合少儿学习?少儿阅读读物

西方学习经典贯穿在家庭教育

下发到中小学教材

论语 老子 3岁到13岁记忆力最好

背诵四书 ,老庄

经典里有中国智慧

打童子功

诗经楚辞 唐诗宋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