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5星期六


2019年5月刚上市的新书,叫“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是一本融合了建筑、心理学和美学的跨界作品,作者戈德哈根,是美国很有名的建筑评论家,以前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教授。

我之所以会注意到这本书,是因为无意中看到了吴伯凡老师对这本书的推荐,他说,这本书会“让你看到一个你身处其中却从未看见的世界,一种始终在左右着你,而你一直不知道它就在你左右的力量。”这让我非常好奇。关于这个世界,我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其实,这个神秘的力量,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当然知道环境的重要性,而且也在尽力改善环境。比如,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孩子学校的师资力量、医院的医疗水平、城市的空气质量等等。这些东西跟我们的生活质量,可是息息相关的。

但还有一种环境,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作者在这本书里强调的“建成环境”。除了社会本身,建成环境也许是人类创造的最大、最复杂的人造物了。我们住的公寓,念的学校、去的医院、办公的写字楼,以及街道、公园,甚至是整个城市,都属于建成环境。建筑,就是其中最核心的元素。我们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各种各样的建筑里活动的。当我们身处在某个建筑内部,也许会觉得自己是主人,是更强势的控制者。但我们和建筑的关系真的如此吗?它们只是我们活动的背景,是安静的仆人吗?

并不是。我们塑造了建筑,然后建筑就开始反向塑造我们,塑造着我们的情感、认知,甚至是幸福。我们住的房子比我们更稳固、更长寿,它正在塑造我们的生活,甚至是我们孩子的未来,而我们可能还没有察觉。这就是作者最想传达的观点,也是我接下来要跟你分享的内容。

我会从两个方面,带你重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首先,我们来说人和建筑的关系。我们是怎么感知建筑的,而建筑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然后,我们再来说,我们更喜欢或者更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如果有可能,我们应该如何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第一部分

说到人和建筑的关系,我先给你讲个故事。1942年,德国在闪电战中炸毁了伦敦议会大厦的下议院。在讨论重建方案的时候,丘吉尔坚持按原样重建,保持原有的长方形体量,加上面对面排列的两列长凳。丘吉尔认为这种排列方式所代表的两党制,构成了英国议会民主制的支柱。在强调设计对人们的塑造作用时,丘吉尔宣称,“我们塑造出建筑,然后建筑塑造我们。”

你看,在丘吉尔看来,下议院的建筑方案,那绝不仅仅是一个美学和工程学问题,还跟制度的传统、历史的格局都有关系。你要是改动了建筑,那很可能会连带着改变人们对一件事固有的观念。其实,说到建筑会影响我们的观念,甚至操纵我们的情感,这个不难理解,很多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其实都想过这个问题。但以前,大部分分析都停留在理论或者思辨的层面,人们知道建筑会影响我们,但却说不清它是怎么影响我们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把研究重点,从外在行为转向心理的内部机制,也就是我们的感知、思维、记忆、语言等认知过程。借着这股东风,建筑与人的互动过程,也慢慢摘掉了面纱,有了更科学的解释。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过程,模拟成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人会通过感官输入各种信息,然后加工解码、输出结果。当我们面对一个建筑,也会通过身体和大脑解码,产生不同的体验和理解。而我们解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身体感受,直接解码;一种是通过认知加工,间接解码。接下来我就分别跟你说说。

先说直接的解码方式。建筑讲究以人为尺度,而我们在直接体验一个建筑时,这个人不仅是我们的外在身体,也包括我们大脑中的两个“小矮人”。

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腿走,而这些器官的控制中心,就是我们大脑中的感觉皮层和运动皮层。但不同感官的敏感度和重要性可是不一样的。我们用得越多,要求越高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中所对应的面积也就越大。如果我们按照身体部位在大脑皮层中的投影比例,重新画出一个“人”,他会是什么样呢?认知科学家就干过这个事情,他们画出了两个小矮人,一个是感官小人,一个是运动小人。

你一看就知道,这两个小矮人的比例严重失调,他们的眼睛、鼻子很突出,手和嘴都大得离谱,相比之下,四肢倒瘦得跟牙签一样。在我们的内心体验里,各个身体部位的重要性就是这样。尽管我们的手指比屁股小得多,但在我们的体验里,手指可比屁股重要得多。理解了这个原理,你就明白了,我们对一个建筑的解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来自感官的直观体验。这种体验是几乎都源于我们的直觉和本能,不用经过理性的思考。

举个例子,我们的指尖有丰富的神经,对材质非常敏感,当它触碰到房间里的软垫,会引起放松和温暖的感觉。有时候,哪怕是间接的纹理体验,比如海滨围栏上卷起的刺网,也会使我们缩手。作者在书里还提到一个例子,就是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大厦。很多人不喜欢那座大厦,可能就是因为大厦的内外墙都是用鹅卵石填充的混凝土墙,人们会下意识地感觉,碰到墙面会擦伤。对,这些感觉几乎都是下意识的。

那你可能就能理解了,如果一个建筑让你感觉到很精妙,那么它一定是全方位地调动了你的感官体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设计的圣本尼迪克特教堂,就是这样的杰作。这是一个建在山坡上的小教堂,只有一个房间,整体造型就像一条小船。在决定这个教堂的形状、结构、材料时,卒姆托充分考虑了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体验。他甚至在教堂的底层地板上横铺了一层云杉木板,特意做出一个小小的弧度,这样人走在地板上就会吱嘎作响,有一种走在非常古老的建筑里的体验。这个教堂就在瑞士的苏姆维特格,要是有机会,你可以亲自去体验下。

卒姆托设计的教堂,是用真材实料来营造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不见得都是这样货真价实的设计,而是充斥着大量低劣的仿造品。比如办公桌,大多用的是人造贴皮;购物中心的绿植,是用塑料做的;很多建筑的外墙,看着像石头,其实是玻璃纤维。这些敷衍的设计虽然模仿出了好看的外观,却模仿不了真实的纹理、温度和气味。假的终究是假的,只是仿造表面并不能骗过我们的身体。我们是通过各种感官,通过感觉系统与运动系统的协作,用我们的整个身体与一个空间进行互动,建立关系的。

好了,关于对建筑的直接解码,我们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建筑是怎么通过大脑认知,来反向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假如你到了一座城市,这里最引人瞩目的,肯定是那些宏大的地标性建筑,比如北京的央视大楼,纽约的帝国大厦,或者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当我们看到一个宏大的建筑,就算不知道它是什么来头、什么功能,也会感觉到,这地方很重要。

“体量大”是物理属性,“很重要”是社会属性,我们为什么会天然地把这两个维度的东西关联起来呢?这就涉及到了我们的认识世界的一个很独特的模式了,也就是“图式”。

“图式”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康德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能,是我们生来就有的认识世界的工具。后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进一步发展了的这个概念。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我们储存在大脑里的一种动态的、可以调整的认知结构。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图式库,里面积攒的,是我们的生活经验、思考总结和各种知识。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我们会用图式化的方式去处理大量的信息,按照之前积累的经验,固化下来的观念和认知,去快速地理解他人、理解世界。

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所以大家的图式库也不一样。但有些图式,在整个人类群体中都是通用的,比如,“大的就是重要的”。你会发现,无论是什么时期什么国家,人们都习惯把“尺寸大”与“势力大”联系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研究者认为,“重要即大”这个图式来源于我们在婴儿时期都有过的体验:小时候,照顾我们的人既比我们大很多,这是物理属性,又比我们强很多,这是社会属性。他们会保护我们,和我们一起玩耍,把我们小小的身体举得高高的。这样的经验几乎是全人类共有的,我们有相似的身体结构和成长路径,也就有了相似的心理图式,那就是“重要即大”。

把握了这个心理图式,设计师就可以引导我们的体验和理解。当我们在某个城市散步时遇到一座大型建筑,我们会立刻无意识地调用在婴儿时期就形成的图式:重要即大。没人会理解不了这些建筑的寓意。

你看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政府,无论政治体制是什么,价值体系如何,只要有资源,它们就会建造高的、宽的、重的建筑,以此象征自己的统治是稳固的、持久的、重要的。从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到各国政府的建筑,还有今天很多地方耗费巨资打造的地标建筑,都建得很大,很气派。

美国的总统山公园,算是把“重要即大”这个图式的运用到了极致。1927年,当时的美国总统柯立芝宣布把拉什莫尔山开发成国家公园,雕塑家们花了14年,直接在山上雕刻出了四位总统的巨大头像。现在,总统山已经是美国的国家象征之一,每年有数百万人游览。在总统们巨大的头像下面,是渺小的游客在仰望。这样的对比关系,也强化了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同和尊敬,国家很大,也很重要。

“大”能让人觉得重要、持久,“重”也有类似的效果。有个心理学实验就证明过这个图式的作用。实验人员给了一些面试官较重的文件夹,而给另一些面试官较轻的文件夹,然后让所有人去面试同一份工作的求职者。结果呢?如果面试官手里的文件夹更重,他对求职者的评价就更高。建筑师如果利用这个图式,通过材质、颜色和比例关系,营造出一种很“重”的感觉,那我们也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个地方很重要,哪怕它只是个普通住宅或者澡堂子。你看,人在内心固化下来的认知习惯,就是这么顽固。

关于建成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回忆某件事件,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除了具体的人物、事件,还总有一个活动背景。比如家庭的客厅,教室的讲台,公司那个白色的会议室。我们的记忆,是嵌套在具体的空间里的。为什么会这样?

认知神经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答案。我们的记忆是在大脑中海马体和相邻的海马旁回得到巩固、做好长期储存准备的。这些脑区有空间导航的功能,就像大脑内置的 GPS 系统。有了它们的配合,我们才能长久地记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记得两三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因为只有空间导航能力成熟了,我们才能保存长期记忆。我们能识别出空间了,能记住地方了,才能记住发生在那些地方的事儿。

所以说,我们生活的环境为我们的记忆提供了脚手架。我们的生活体验,我们对体验的记忆,都离不开这个框架。记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谁,那环境就通过介入我们的记忆,进而参与了我们的自我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就是丘吉尔所说的,我们塑造出建筑,然后建筑塑造我们。

怎么样,听到这里,再去看你的世界,你是不是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了呢?瑞士乡村的小教堂和总统山公园表明,人们可以通过身体反应或者心理图式的方式去理解建成环境。但反过来说,只要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敏感性,建筑师就可以通过特定的设计,来传达特定的体验,塑造我们的认知,参与我们的记忆。这也提醒我们,不要低估建筑的影响力。当我们身处在某个人为设计的环境里,我们的所思所想、所做作为,并不一定都是自主的。

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说到这里。现在,我们对于自己和建成环境之间不断交互的关系有了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讨论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打造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更喜欢,或者说更需要什么样的建成环境呢?在这里,我重点给你介绍三个原则,第一,是秩序感;第二,是丰富度;第三,就是自然性。

我们可以先从作者的一次亲身经历说起。十几岁时候,戈德哈根和父母一起去意大利旅行。因为中途迷路,一家人吵吵闹闹,好不容易才到弗洛伦萨的酒店。当时她心情很差,就一个人出去散心。她穿过拥挤的街道,走向一个广场, 这时候,她突然看到三栋错落有致的建筑,怦然心动。短短几分钟,之前那种烦躁的感觉就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也许就是,戈德哈根看到的景象,既有秩序,又有变化。

我们的大脑喜欢秩序。无论是听一段音乐、看一幅画,还是穿过一个建筑或者街区,当我们发现这段音乐、这幅画、这个建筑或街道慢慢地显示出某种特定的模式,与“喜欢”有关的脑区都会分泌一些阿片样物质。这是一种生物碱,能让我们产生欣快感。

这个奖励制度的功能大概起源于我们的进化需要。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在某个环境或者群体中,迅速地给自己定位、定向。秩序的背后,是安全感和掌控感。清晰易辨的环境对人类有强大的吸引力,我们会本能地避开复杂得无法提取要点的地方。面对那些连入口都找不到的反常识的“解构主义”建筑,人们很容易感到烦躁和沮丧。而最常见,也最让我们安心的建筑,往往都是对称的。

人对左右对称的好感似乎是天生的,连很小的婴儿也明显更关注对称的物体,而且这个现象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神经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说,越对称,表明基因越好,身体越好。虽然建筑并没有生命,但我们也还是在潜意识里认为,对称的,就是好的。而且,我们的身体有可能一直无意识地觉察到重力的存在,而对称的构造是平衡的、稳固的,这也成了一种心理图式,是我们基于重力和物理属性的知识而形成的图式。

我们喜欢对称带来的秩序感,但这可不等于单调和重复。朝鲜平壤的万寿台议事堂,它那种重复和对称就会让人觉得有些刻板。相比之下,无论是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还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或者我们熟悉的北京故宫,虽然是典型的对称结构,但因为细节上的变化,所以还是有一种动态的美感。

大脑喜欢秩序,但是,又希望时不时来点刺激。就像我们的身体渴望氧气一样,完全没有变化的单调模式,也会让人想要逃离。比如在拉斯维加斯的郊区,一眼望去都是大同小异的惨白色小盒子,一排一排就像公墓的墓碑,极其单调乏味。那里没有地标,你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也不知道该到哪儿去。这是一种让人恐惧的单调。

我们的大脑需要既有序又复杂的认知刺激,所以最成功的模式也许是这样的:它有一个清晰的主题,我们一下子就能辨别出来,获得秩序感。然后,加入一定的变化,创造复杂性。来自丹麦的一位城市规划师就说,当我们走在城市,每隔大约5秒就能发现一些新奇有趣的东西,这种状态是最幸福的。而戈德哈根在弗洛伦萨也许就感受到了这样的幸福。

这就是我要介绍的第二个原则,丰富度。研究认知发展的科学家们,都很清楚“丰富环境”的重要性。他们拿两组小白鼠做实验,一组生活在赤贫环境里,笼子里除了跑轮什么都没有。一组生活在丰富环境里,笼子里有各种玩具和迷宫。结果呢?与住在贫乏环境的小白鼠相比,住在丰富环境里的小白鼠大脑发育得更好,它们的视觉功能、协调能力、学习和记忆能力都更强。虽然人跟小白鼠不一样,但丰富的环境也同样能促进人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生活在单调、贫乏的环境中,人也会出现永久性的能力受损。

好的建成环境,不仅是有秩序的,丰富的,还得有自然的气息。虽然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打造的城市里,但大自然对我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来都没有消失。你可能也听过类似的研究,如果透过病房的窗户可以看到绿树,患者的痛感就更少,恢复也更快。只要走进医院的“康复花园”,很多患者的心率就会变慢,压力水平也会下降。有时候只是晒晒太阳,就能有效改善很多情感障碍患者的心情。在工作环境中,通过落地窗引入自然光,或者模拟自然风,都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但反过来,如果环境中的自然元素过于匮乏,就会导致各种问题。

我们对自然元素的偏爱,是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来解释的。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十万年,而现代化城市的出现,不过几百年。所以,人类还没有在生物学上适应城市环境,我们对自然的偏爱是写在基因里的。在城市里,人们越容易接触到绿色植物、自然光线、露天场所,就能越好地吸收信息、解决问题,人际关系也会更好。有时候,童年幸福的原因可能就是附近有公园,窗外有绿树。

第二部分的内容我们就说到这儿。关于什么是更好的建筑设计,我们重点说了三个原则,第一,是秩序感;第二,是丰富度;第三,就是自然性。

城市空间、景观和建筑,即使只是小型的,也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但长久以来,因为忽视建成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在大步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时候,已经建造了太多缺乏设计的建筑。在千篇一律的住宅区里,在阴暗狭小的鸽子笼里,我们的生活正在变得极度贫乏。而且,一栋建筑一旦落成,它往往会活得比人更长久。在里面生活的好几代人的生活,都有可能因此变得极度贫乏。但好在,城市化还在继续,我们依然有机会去塑造、去调整,去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重塑得更美好。

来总结一下:)

到这里,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就说完了。首先,我们说了建成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分析了人是如何体验环境的。然后,我们说了好的建成环境应该是有秩序的、富有变化的,同时又贴近自然。

你可能也感觉到了,这本书虽然是在讲我们的生活环境,讲建筑对我们的影响,但主角还是我们自己。我们的身体结构和认知习惯,决定了我们对一个建筑的体验和理解。我们在认识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重新认识自己。

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曾指出,在从栖息的环境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人类和动物都能“形成意图,设定目标,采取行动”。但只有人类能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用第三视角去审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思考自己为什么在做这件事情。这种在思考和行动的同时,观察自己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就是元认知。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我们很可能会适应我们设计出来的任何环境。所以长远来看,重要的也许不是搞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环境,而是充分利用我们的元认知,经常审视自己。搞清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9年5月刚上市的新书,叫“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是一本融合了建筑、心理学和美学的跨界作品,作者戈德哈根,是美...
    寻世良方Cc_Sandy拎0阅读 531评论 0 0
  • 对自己很不自信, 这种不自信似乎已经很深很深, 因为曾经被自己的力量伤害过。 头脑中制造出的强迫性念头, 在那些岁...
    月妮nana阅读 566评论 0 3
  • 今天继续分享从0到1的听后感言。 樊登老师在视频的最后对彼得.蒂尔是盛赞的,的确,作者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法律系,从大...
    212a9a2dc18c阅读 668评论 0 4
  • 特别声明:本人非培训班的托,更不任职于任何的培训机构。只是一名普通的公考经历者,希望把自己从开考到上岸的全部历程展...
    妖孽十六夜阅读 1,650评论 1 21
  •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亮点,你是有奉献的亮点,还是有责任心的亮点?你是有恒心的亮点,还是渴望有破茧成蝶勇气的亮点? 有...
    清韵_5e61阅读 324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