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ttp网络层优化
2:代码编译层优化
3:代码运行层优化
4:安全优化xss+csrf
5:数据埋点及性能监控
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227cee9c8d15
一:URL解析
协议:登录认证+域名:端口/path/search
二:缓存检查:
缓存位置:Memory Cache (内存缓存) Disk Cache:(硬盘缓存)
1)打开网页:查找disk cache 中是否有匹配,如没有则发送网络请求;
2)刷新页面:因窗口没有关闭,因此memory cache是可以用的,会被优先使用,其次才是disk cache;
3)强制刷新(ctrl+F5):浏览器不使用缓存,因此发送的请求头部均带有Cache-control:no-cache,服务器直接返回200和最新内容;
设置缓存后:检测步骤
1:有强缓存,且未失效走强缓存
2:没有或者失效,走协商缓存
强缓存 expires(http1.0)/Cache-control(http1.1)
对于服务端设置强缓存后:浏览器根据第一次请求资源时返回的响应头来确定的(缓存标识)
expires : 缓存过期时间
Cache-control: Cache-control:max-age=2592000第一次拿到资源后的25。。。内,再次发送请求,读取缓存中的信息;
俩者同时存在的话,Cache-control优先级高于Expires
html页面一般不缓存,js或者css通过hash name设置文件来解决更新问题,jsp使用更新url后面的时间戳
协商缓存 Last-Modified/ ETag
再强缓存失败后,浏览器携带缓存标识(if-Modified-Since/if-None-Match)向服务器发起请求,由服务器根据缓存标识决定是否使用缓存的过程(304读取缓存,200返回最新资源信息,以及Last-Modified/ETag)
Last-Modified:资源文件最后更新时间
Etag:记录的是一个标识(也是根据资源文件生成的,每次资源更新都会重新生成一个ETag)
三:DNS解析
1:递归查询
2:迭代查询
客户端-》浏览器-》本地的hosts文件-》本地DNS解析器缓存-》本地DNS服务器
本地DNS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威域名服务器’】;
每次dns解析时间预计20~120毫秒
优化:1:减少请求次数,2:DNS预获取(Dns prefetch) 再link中的
<link rel='dns-prefetch' href="xxxx">
<meta http-equiv="x-dns-prefetch-control" content='on'>
3:技术指标 全局负载均衡,缓存系统(命中率和会源率)
四: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1)seq序号:用来标识从TCP源端向目标端发送的字节流,发起方发送数据时对此进行标记
2:ack确认序号:只有ACK标志位为1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ack =seq+1;
标志位,ACK(确认序号有效),RST(重新连接),SYN(发起一个新连接),FIN(释放一个连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4225744653405133&wfr=spider&for=pc
五:资源合并,和域名分片(http2 不建议使用)
1雪碧图
2:多域名
六:数据压缩
gzip和br(谷歌出品但目前只有chrome兼容 提升大概20~30%)
七:代码压缩
八:静态资源
字体图标,去除元数据(比如照片中的详细信息像圈,作者信息等),缩小尺寸,是用jpg或webp格式
九:http2
1:头部压缩使用专门的Hpack压缩算法 使用 索引表(客户和服务共同维护)和 霍夫曼编码
索引表有61个常用head信息的静态表
动态表:若没有就加入62开始的 动态表 ;
所有再次发请求发送的是霍夫曼编码的值,所以头部信息小
2:二进制帧
原来传递字符串不好传递和分割数据流,导致解析慢且容易出错
二进制帧:帧长度,帧类型,帧识别
也解决了每个tcp中的队头阻塞问题 (Chrome6,火狐8)
3:链路复用
发送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期间空档期,再次利用这个时间的tcp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