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晨读感悟】与别人拉开差距是在成长期吗?No,是平台期

01

先来说说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前段时间,浏览知乎的时候看到有人在问:“考研数学达到140分是个什么概念?什么体验?”

我看到这个问题,想想当年自己考了148分,写个回答应该绰绰有余吧。

我回答:“就是看到考试题目,立马条件反射出解题方法,一笔写到底。


本来知乎上问的就是什么体验,我回答完应该就可以了。

结果小伙伴们喊话让我分享经验,如果你也感兴趣,不防去看看啦。

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

我想,把任何事情做到最好都应该类似于“下笔如有神”


然而,你再看看身边的人,有哪一个能达到这种水平呢?

很不幸的是,大部分人都止步于平台期。

更加不幸的是,有些人竟然觉得已经做到了最好。

也就是这个时候,才是与别人真正拉开差距的时候,而不是你说的快速成长期。


就拿考研数学来说,很多人拼劲全力看完《复习全书》,觉得自己看懂了,每章的习题也都会做了(当然这已经是少数人)。觉得自己水平很高了。

拿习题让他们做,他们确实能做出来。

这就够了吗?大多数人回答是肯定的。

但是你知道吗?拿给他的题目(小小的计算题),他花了30分钟吭哧吭哧做出来。

考场上那么多题目,30分钟要搞定两个综合性大题好不好。

所以,最后他们考了70分,还愤愤不平


02


上面说到考研小伙伴们的情况,正是平台期的表现。

今天晨读《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讲到了,止步于平台期的3种类型。

小伙伴们至少属于其中一种类型。


001 浅尝辄止型


喜欢从零开始,喜欢快速成长期的甜头,一旦进入平台期就会萌生退意。

就像小伙伴们把全书快速精读一遍后,感觉很有成就感。

然而真要做题时,虽然也能做出来,但就是不顺手。

这时候,就干脆放弃,转战其他科目。


002 强求突破型


坚定奋勇,重视结果,制定详尽规划,迫切希望迅速掌握秘诀,结果欲速则不达,甚至绝望。

这样的小伙伴一般是看完一遍全书,就开始给自己制定计划,刷真题。

结果做真题时,整张试卷下来,没几个会做的。

刷来刷去,把自己刷出了局。


003 安于现状型


在快速成长期后,甘愿停留在平台期,无所谓进步或精益求精,但是他还妄想最好的结果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样的小伙伴一般看完一遍全书,考试题型大概做了一遍,就停止进步了。

然而,他们是最抱怨自己为什么考不了高分的。



03


那么最后说说如何度过平台期。


001 继续练习


我们往往通过快速成长期,让自己产生了一种错觉:我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努力,远远超出别人了,我就应该掌握到了不错的程度。如果我再做这件事时,就应该做到完美。

然而很多人都被这种错觉误导了,以至于当事情不是按照他们预想的一样进行时,就深受打击,以致逃避,停滞不前。

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之前的努力,重新开始。

对于考研数学,你就要重新做一遍全书。


002 做一只什么都不会的马


要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其实你遇到考题,真的什么都不会),再次进行训练。遇到依旧不会的难题,那就再练习一次。

做一只什么都不会的马,只要每次吃了鞭子后能牢记所学就好。


003 像孩子一样学习


把自己当成无知的孩子去学习,不怕犯错,不耻下问。向每一个比自己做的好的人学习



这三个方法能够成功帮助你度过平台期。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度过平台期,你将实现质的飞跃。

你将体验到什么才是真正做把事情做到最好:下笔如有神。

请记住:平台期的每一步,都是厚积薄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