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与端午节一样吗?端午节的端是什么,午是什么?带你涨见识啦!

端午节又双叒叕到啦,想必很多人对于“端午”这两个字不甚明白,端午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端”和“午”常用于组成“端午”一词。端在古汉语里,“端”有开头、初始的意思。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而古人习惯把农历五月称为“午月” ,五月初五就是“端五”,之后又演变成“端午”。

那么,午又有什么其它的意思呢?

对应月份: “午”原本与天干地支纪年法相关,十二地支与十二月份对应,“午”对应农历五月,所以农历五月也被叫做午月。

对应午时: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对应着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这个时间段,也就是午时,同时这一时段阳气鼎盛。端午一般在仲夏,此时阳气旺盛,所以有说法认为在端午这一日的午时,阳气会达到极致。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名称还有与“五”相关,因“五”与“午”同音,所以端午也被叫做端五、重五等。

“可以说,'端午'和'端午节'本质上所指相同,是指五月初五这个传统节日。”著名新闻人、中华风情录负责人、语言文字教师、久居北京的安徽籍作家淮君总编辑说,但在用法和语义侧重点上,其实还存在一些区别,主要表现以下这些方面。

①相同点

时间指向一致:都特指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这一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了各种传统习俗和文化记忆。

文化内涵相同:无论是“端午”还是“端午节”,都蕴含着相同的传统文化寓意。它们都与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驱邪避瘟等民间信仰以及祈福纳祥等美好愿望相关,包含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等传统习俗。

②不同点

语义侧重点

      “端午”更偏重于强调时间点或者节气概念。它最早是一个节气性的称呼,突出农历五月初五这个特殊的日子在历法和节气体系中的意义。著名新闻人、中华风情录负责人、语言文字教师、久居北京的安徽籍作家淮君总编辑说,比如我们可能会单纯说“端午时,天气渐热”,这里的“端午”更像是一个时间标识。

      “端午节”则着重于强调节日的文化意义和纪念性质。它是承载了丰富民俗活动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说“过端午节”,就意味着参与一系列与节日相关的庆祝和纪念活动。

使用场景

      “端午”的使用场景较为宽泛,既可以在正式的文献、学术讨论中使用,也能在日常口语中简单提及时间时使用。例如在学术论文里分析古代节日习俗关于“端午”的记载;日常闲聊时说“端午这天我打算出去走走”。

      “端午节”更常用于节日氛围的表达、民俗活动的描述以及官方宣传等场合。例如在节日前夕,媒体宣传“端午节即将来临,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学校开展关于“端午节文化”的主题班会等,你看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学问也大着咧。【 《中华风情录》传统文化习俗巡礼栏目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