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经常被新的学校教育课程问题刷屏,也听亲戚家人说现在连小学的题目都很难!4月的某天,我去书店买书时便来到上海1-3年级课程教辅前研究一下,看看与我印象中的填鸭教育/工业化教育,是不是有区别?是不是如听闻的那样有难度
主攻了语文;数学;英文,以我的看法来说,整体比我那个时候是难了一点,我只说是一点儿因为教辅的大纲变化并不大,说明还是没有跳离工业化教育的本色,不过内容充实性和讲解方式上做了改革,我拿着书本感觉也能悟到老师会怎么说某个知识点,整体感受上其实并美有多数人传言那么恐怖,接下来我就分开来说一下
数学--不把数学课本当数学看才行
数学课不只是数字上的加减乘除加简单几何了,它更像是语文阅读理解+数字的教材+普及生活中与数字常识的综合体,此处应该算是我看到的进步,也许这与我已经N多年美接触这些教辅有关系,猜想它的进步也是循序渐进的
比如说,你会发现一年级数学的题目用生活中的小实验小观察就能总结生活经验和数学简单加减了,课程内容场景性都在生活中,是希望学会简单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且里面也有最简单的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小实验落地的测试,所以我在想,不如直接用用道具上课,把道具应用作为数学学习的关键手段,家里要常备课本里的道具
语文--你还是别当会事才好,语文老师真难当
语文课的进步最不明显,不进是不是就代表着退步,好像真是如此
首先奇葩的是,一上来就没再教音标了,直接标注古诗词,八股感强。我还翻到一道考题,列了5个城市,让你根据首字的音标顺序来排序,我纳闷如果是识字或考发音,直接写音标更好啊,考顺序这是在考英语字母的顺序啊
阅读理解一如既往的根正苗红,宣扬上世纪我们年代的道德品质!此外我做了几道题目发现标准答案的思维逻辑真是诡异,我举一例子说明其诡异度,比如“神情和心情的描写”,一个用的坦然自若这样的成语,一个是自豪。
欺负我语文不好吗,神情和心情虽然一个外在一个内在,但自豪和坦然自若来形容有必要卡的这么死的吗?自豪淡定不能形容一个人当下的神情吗?再比如看到中心思想的提炼我就纳闷,一段400多字的小短文,提炼有的没得的思想观点,难道不会让人形成刻板思维?且分不清事实和观点,为弘扬优秀品德而弘扬,是这里的诟病处!
语文阅读理解的定义设计太狭隘,造成题目本身会有问题,不知道做过语文阅读理解的孩子和大人什么感受?我是呜呼哀哉
英文--有没有教本不重要,价值度不大
英语课我只看了1年级的,貌似不像以前一上来一段情景对话,而是语法切入,教孩子去识别主谓宾的表达,这点从学英语要理解外国人的语言表达习惯来看,我还是较为赞同的,但好像语句如此简单,谈不上语法,过去的经历告诉我,小学的英语是白学的,尤其是上了初中后,我记得音标是初中才学的,现在可能提前了吧
奇葩管奇葩,难度不大,还是要加强孩子课外的学习阅读,这是必须的,给自己立个flag,每两周一本书,并写读书心得
记录成长 有迹可循
|520亲子成长迹的第八篇文章 记录于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