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平定了天下,取得巨大的成就,关键就在于刘邦会用人,而对手偏偏次于你关键,既然关键已定,结局必然明了。
刘邦虽一介草莽,但却善用人,在武艺方面虽不如项羽,从表面上看刘邦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而在关键一战胜利,重点就在于用人,项羽再强也敌不了所有人,所谓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臭皮匠呢便是指刘邦的三个手下:韩信、张良、萧何,而刘邦手下的韩信、陈平、英布等人,原先都是项羽的人,后来都投奔了刘邦。刘邦很有自知之明,他曾公开承认:论运筹帷幄之中,我不如张良;论稳定后方,安抚百姓,输送兵源军需,确保前线的粮饷供给,我不如萧何;论集结百万将士,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重用他们,这就是我所以能获得天下的缘故。刘邦麾下的文臣武将多有建树,其中汉初三杰的功绩更是非同小可。在一次的押送犯人时,犯人逃走后,刘邦便说都逃吧,其中一些人们便说,反正无逃处,便跟随刘邦吧。项羽在这方面却远远不及刘邦,疑心太重,反而把他手上唯一的大将气走,半路死去。
刘邦虽是无赖却豪放大方,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苟富贵,毋相忘”等是许多将领蛊惑众人起义的口号,但更多将领心胸狭隘,事后翻脸不认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刘邦一个无赖之徒,却深知感恩和激励的重要性,每次打了胜仗,都毫不吝啬封赏,对功臣加官进爵,对士兵也有物质奖励,手下的人故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刘邦呢,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沛县吃得开,在一个小地方吃得开,当然不错,但是远远算不上牛,他最强的地方,在于他能屈能伸,既能把樊哙这样的粗人收拾得服服贴贴,打骂由他,也能在张良、郦食其这样有身份的人面前低头,更能自降身份,和比他年轻近一辈的项羽做兄弟,当然这也并不妨碍到时候对兄弟下黑手。做得大爷,也装得孙子,是刘邦的一大特点,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一点很重要,很多成功的人士都具备这一优良品质。而且大部分是先装孙子,孙子装好了,才有机会做大爷。一开始就做大爷的,往往最后要做孙子,甚至连孙子都不得做。正因为刘邦能屈能伸,所以在他的身边,不仅有曹参、萧何这样的吏,有樊哙这样的武夫,渐渐的也有了郦食其这样的狂徒,张良这样的智者。
项羽出身贵族,而且是武将世家,处事风格常以武者风范,不太顾及他人的看法。相比之下,刘邦待人处事则比项羽更加谨慎。而 项羽个人才能过高,导致下属自认出谋不及项羽,所以真正说话的人比较少。但刘邦却是在下属眼中才干平平,领导层中的人更敢说话。项羽虽有武艺高强,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手下也不敢说话,导致占领关中之后,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情就是放弃了关中,把咸阳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净,带领他的楚国子弟们回到了楚国,建都徐州,这真的是愚蠢的不能再愚蠢了,关中沃野千里,号称帝王州,进可攻退可守,在中国古代,得关中者得天下,项羽却放弃了这个能成就帝王之业的地方,跑到了徐州这个周围没有任何天险的平原地带,当刘邦率兵打来时,再凭项羽有多大的本事,也无法改变自己失败的命运,这就说明,项羽虽然是个大英雄,但是缺少刘邦的眼光,结局注定是失败的。
一场胜战不在于武力有多强,而在于拥有多少有武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