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我不是什么狂热的电影迷,从来没有多热切渴望去追一部新剧,但看过的却是不少,喜欢的也很多,不过是一切随缘罢了。就像周星驰的《美人鱼》,看到预告片我就没有什么特别想看的欲望,但若说不喜欢周的电影,那是假话。当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评论时,我这没看电影的伪星爷粉,也去凑了个热闹,跟着看了些影评。无非是,批评的说毁了期待,支持的说看到了风格。这些评价里又不可避免的扯到了周之前的电影。我才想起“哦,我看过他的《功夫》!好片子!里面包租婆骂街的桥段太经典,正好闲来无事得回味一下!”
可这一看就重温了整部电影。肯定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太小,原来开头的时候竟然有冯小刚客串。狂热是假,但佩服是真。《功夫》将镜头、画面、情节、人物等与音乐元素配合的恰到好处,令整部影片张弛有度,在嬉笑怒骂间,将功夫、人性挖掘到极深处,又如泉涌般喷薄而出,让情感挥洒得淋漓尽致。
周的电影搞笑,我记住的也是他标志性的配音和笑容。但《功夫》却没有纯依赖于搞笑,只是在适当时候配以适当的元素,让一切生发自来。片头的一只色彩斑斓徐徐飞舞的蝴蝶原是片尾那一只破茧成蝶的毛虫。以它为始终,暗喻了男主蜕变成佛的人生经历。
全片下来我有个疑惑:为何包租公、包租婆一开始能救众人却不救?龅牙珍替我问出了这个问题。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样的回答我不太满意,可细想一下江湖的快意恩仇又启是一言一语能解释清楚。包租公他们一开始就在保护这群人,但若是以大众能轻易感知的方式呈现,便不是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周氏电影。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厘头、无缘由的事情,不能自已、深陷其中。
影片的主人公依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无名氏,最后依然蜕变成蝶。结局不看便知,但重要的是享受过程。就像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最终会面临死亡离世的人生结局,但都依然按应有的方式活着。在这过程中有人堕落,有人进步,堕落容易、进步难,做坏人容易、做好人难。
片中有一段让我印象颇深,男主被派到精神病院的最深层带出超级杀手火云邪神。而那个过程,让我直观的感觉到像是一个通往地狱的堕落之路。低沉轰鸣的交响乐,配合幽深黑暗的狭窄廊道、男主透过门窗不知看到什么后惊恐的面容、突然伸出抢男主背包的一只肮脏的手、以及最后从房门漫出汹涌而来的血泊幻觉,这一切来得让人心惊肉跳,也替男主捏把汗,但看到这样的情景又庆幸男主最后注定会弃恶从善。因为男主对于地狱、对于恶,自己内心是恐惧和抵抗的。所以呈现给我们的感觉便会如此。最后男主拿棒子打火云邪神的一幕也自然让人感觉不到任何突兀。这是缘于他的本性,也是因为男主在堕落的过程中种种挣扎的表现使然。
片末,男主拿过火云邪神的杀人武器抽出钢针,转动绽放成一朵金莲,迎着阳光飞向空中,镜头一换又化成一朵清纯白花飘向哑女。这一变,将恶化善又归常。画面切换自然而不露痕迹,情节铺展如行云流水,完美诠释善与恶也许就在一念之间。但这世间又有多少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是功夫,更是人生。
周想传达的太多,我想说的也太多,但今天只谈到此,无关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