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版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③,不为而成④。
[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注释]
1、窥牖:窥,从小孔隙里看;牖,音you,窗户。
2、天道: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3、不见而明:一本作“不见而名”。此句意为不窥见而明天道。
4、不为:无为、不妄为。
【帛书版原文】
①句義:常道知天下以意識而有爲,經眼耳鼻舌身而知。聖人知天下以思識而无爲,心感體悟、慧觀心觀而知。所以聖人力求天人合一,通達至道,則可實現無所不知的境界,而不必徒費腳力,奔走遠方。
②規:《說文》:“規,有法度也。”古與“窺”亦通。通行本作“窺”。 知:《說文》:“詞也,从口从矢。”用口陳述,由心意辨識會意。“以知”通行本作“見”。
③也:乙本和通行本無此字。甲本前句明顯有,後句全句缺。
弥:與彌近義,屬修真學選用字,字義用一元四素方法解析。彌:《說文》:“彌,馳弓也”。有遍、滿、廣、久、遠、更加、越發等義。宋玉《對楚王問》:“是以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弥”,據《隸辨》同“彌”。
句義:聖人之道提倡慧性无爲思識爲用,而不局限於廣見博聞,重在修真明德,以求徹悟宇宙根本道理。若是遠求於身外,見識廣博,則所知局限於膚淺。
④聖:參見第十二章註①。
見:《說文》:“視也”。古同“現”,示也。《易·乾卦》:“見龍在田”。
名:參第七章《立戒》註①。 聖人不行睹而能名物,不示現卻能被人知。此即感應萬物,亦被萬物所感應。
弗:參見第三章(41)註②。弗爲,亦即无爲,參見下章註。
【个人理解】
这一章体现了老子的内圣外王的哲学思维,这句话被很多人误解,认为都是消极的处事哲学,其实这两更多的强调的是内求,而不是外求,提倡人的悟性思维。
现在的人选择太多,总是觉得这个好那个也好,所以就在不断的选择当中苦恼,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就好像工作一样,总是不满意自己目前所做的工作,其实任何的工作本质上都想通,对人的要求和原则都是一致的,如果有一份安静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工作,那么工作一定就能做好,无论做什么都是一样,因为这种思维和心境能够让我们在安静中找寻到智慧,享受到当下做的这个过程,这个体会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其实这里所谓的“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不能从字面上直译,这里说的远其实是指没有经过思维感悟的动作行为,所以才会导致“其知弥少”,很多人都会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与老子所述的不是矛盾吗?如果从字面上理解那就错了,其实老子不是要大家不出门,他所谓的不出门知天下事,其实就是说的了解感悟和思考,在掌握规律之前不要盲动,盲动不如不动。最后一句话“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就是这个意思,用最小的力气办最大的事情,四两拨千斤,这大概就是这一章知天下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