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6岁的孩子:“如果给你一个魔法棒,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改变你的爸爸,你希望改变他么?”
孩子毫不犹豫的回答:“我希望他别再冲我和妈妈连吼带叫了。”
听到孩子的话,爸爸绷着的脸有所缓和,而坐在一边的妈妈则早就流出了无声的泪水。
“该怎么做才能忍住对孩子发脾气,才能忍住不吼叫孩子......”
由此可见,很多家长都在朝着孩子嚷嚷,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但不是每个父母都知道吼叫能造成多大危害,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多少负面影响。
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比如更习惯用激烈的冲突来解决问题。
这些孩子也很难学习到积极的社交方式,比如和他人合作和同理心。
家庭中积累的愤怒情绪,对孩子整个青春期都有影响。
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短期的杀伤力,而且也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总而言之,你别看吼叫既不是打也不是骂,其实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但明白了吼叫的负面影响还不够,为了最终做到停止吼叫,我们还需要了解吼叫出现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改正自己。
1、外部触发器,是那些来自你自身之外的,能引起你吼叫的暗示或者指令。
比如孩子不听话,一直打打闹闹,或者是弄出太多噪音、任性发脾气、磨磨蹭蹭永远出不了门等等。
还有可能是和孩子无关的原因,比如当你看到你的丈夫又把内衣扔在浴室的地板上,你就会生气,而他的行为就是你情绪反应的外部触发器;包括你老公没按时回家,你婆婆来了,你来大姨妈了等等都是。
这些都可能引爆你的怒气,让你冲孩子吼叫。
2、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
当你开始吼叫,你的想法和情绪会不断升级。
这是一种内部状态。你可能会感觉到的焦虑、害怕、失望或者生气。
随便一个外部原因可能会成为你愤怒吼叫的导火索,但是之后就是你的想法,也就是内部不断假设的想法会导致你持续发酵你的情绪。
举个例子,当你上班累了一天回家看到你的老公把臭袜子和臭鞋子脱的到处都是,她立马一肚子气,心里想,“真是懒死了,说了100次了不要乱扔衣服,竟然还这样,不干家务活还成天给我添乱”。
当她持续对自己说这种消极负面的话时,情绪就会不断升级,变得更加负面。
这时候,只要一看到丈夫她就会爆发,大吼丈夫是个懒鬼。
而这时如果不巧孩子就在旁边,那孩子就可能成为打击目标,被大吼大叫。
在这里,乱丢的衣服就是外部触发器,母亲自己心里不断升级的消极想法是内部触发器,在这两种触发器的共同作用下,吼叫最后就倾泻在了孩子的身上。
绝大多数的妈妈们,你可以想想,自己生活中是不是总是这样类似的经历。
对于一些人来说,内心的负面情感和经常出现的情绪触发器,很可能让吼叫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脱口而出的行为(就跟你早晨起来一定先要刷牙是一样的惯性行为)。
这样一来,当家长想要孩子们听他说话时,就会很自然地大声吼叫。
而且一般当声调足够高的时候,孩子就会因为害怕而听话,这种反应更鼓励了家长继续大声吼叫。
所以最后家长们就会发现,吼叫很可能会成为他们管教孩子的默认方式,同时孩子也就有了一个充满恐惧的童年。
(这个非常可怕,你想想妈妈们,回忆一下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再看看现在你们在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
3、迁怒于人:我到底是在朝谁发火?
前面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个妻子是在朝自己的老公吼叫,而孩子恰巧在旁边,没能幸免。
很多时候人们经常会选择一个更安全的对象,比如孩子来发泄怒火。
当你吼叫时,你问问自己,我到底是在对谁生气,你可能会发现根本不是孩子,而是别人,是你的老板,你的配偶,你的搭档或者是你的妈妈。比如张爸爸,他因为女儿弄乱了饭桌而吼叫,但这其实是对自己的童年被自己的母亲过于严苛要求的反应,当他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时,张爸爸还发现他其实也对自己老婆生气,他生气的是他的老婆不应该出差去,临时让他负责孩子孩子的吃喝拉撒等一系列的问题。
有多少家长,你是在迁怒于你的孩子,迁怒于没有还嘴二号对抗能力的孩子,但是这样的迁怒会在孩子心中埋下深深的种子,会在青春期或成年之后还给你。
4、我们就顺着第三个因素来讲了,吼叫的遗传性。
吼叫可能就是有些家庭的传统,爷爷吼爸爸,爸爸吼儿子。
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通过观察父母来认识这个世界。
如果父母经常吼叫,那你很可能会自然地朝你自己的孩子发脾气。
就算想努力改正这一点,但下意识里还是很难摆脱童年的影响。
父母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就算父母对自己发脾气,孩子们还是会以父母为榜样。
这样一来,吼叫就有可能这样代代相传下去了。
家长们可以用心观察和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有的话,一定一定要下决心改正。
5、家长和孩子气质不同的原因。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天生就带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所谓的性格)。
而且,一个人的气质其实很难改变,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
当我们想让别人符合我们的期待时,这个期待很可能会很高很不切实际,而一旦对方达不到期待,我们就会感到失望。
所以当父母知道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之后,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相应地调整期望,不要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要求。
比如有的小女孩可能天生活泼好动,如果家长非逼她做一个乖乖女,那只会白白增加烦恼,让家长和孩子都不开心,这样的话,吼叫也就很难避免了。
最后,除了以上的原因,还有几个可能引起吼叫的更深层原因。
比如孤立无援、睡眠不足、忙到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还有较差的健康状况等等。
这些都会让家长们变得特别烦躁,孩子们也就更容易成为出气筒。
所以家长们也应该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这是照顾好孩子的前提条件。
为什么我要花重点讲这个部分,因为家长们只有重视了吼叫对孩子产生的严重危害,以及明白了吼叫产生的各种原因之后,其实就已经发现一个最核心的关键点,那就是我们家长真的要来改变我们自己了,因为孩子都是好孩子,孩子的所有行为其实都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家长如果暴躁、没耐心,吼叫,孩子自然就会用叛逆、逃避、哭闹来应对了,如果家长可以做到温和而坚定,那么孩子也自然能够成为听话的好孩子了。
那么接下来的我们重点教给家长不吼不叫控制自己情绪的五个步骤,以及如何温和而坚定的管教孩子4步法则。
其实,让自己的内心平静,是用爱与尊重和孩子沟通的核心。
家长们请记住,孩子不是敌人,他们需要关注、安抚、规范、引导和温柔的抚摸。
如果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和他站在一起的,而且愿意为他着想,他就更容易配合父母的要求和教导。
虽然对有些父母来说,吼叫的习惯是很难彻底改掉的,但我们可以选择每一次的处理方式,首先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第一步 学会自问自答。就是当自己生气、发怒或者其他情绪的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现在感觉如何(对,我很生气);
2、那我有什么负面想法(这孩子太让我操心了);
3、我可以原谅自己的情绪么(是的可以,要学会认同自己的情绪);
4、我能不能自己改变这些负面的想法和情绪(尝试改变)
第二步 深呼吸。在问自己那些问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呼吸。
要跟第一步同时做,很有效。
第三步 平静自我。
用呼吸来平静自己的内心,用积极的想法代替自己消极负面的想法,让自己变得平静后再和孩子沟通。
第四步 去确定孩子的需要。
父母要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龄,反思一下对孩子是不是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想想孩子需要什么,要买玩具需要的是什么?
磨蹭背后是什么?
是家长耐心的引导?
是妈妈多陪她玩一会?
是一个拥抱还是鼓励?
家长一定要再想想孩子们出现的行为能告诉你什么信息。
第五步 也就是同理心。
这要求父母换位思考,去尽量感受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感受。
注意,家长首先要知道,孩子有任何的情绪,喜怒哀乐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不要轻易的给孩子贴标签,一定要学会先接纳孩子的任何情绪表现;
先处理好家长自己的情绪,再来解决问题。
我举个例子。
有一位单身母亲,每周末都会把5岁的女儿接过来一起住,女儿喜欢在周末的早晨看电视,而这位母亲早上一般都会多睡一会儿。
有一次不知为什么,女儿一大早就哇哇大哭,哭声把母亲吵醒了。
母亲很生气,放到一般时候,这位母亲可能就开始吼叫了。
不过这次她想起来,可以试试上面的五个步骤。
她先注意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她感觉到了愤怒和紧张,女儿的哭泣是她的外部触发器。
不过她没有发火,而是做了几次缓慢的呼吸,然后给了自己一小段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
随后,她想了想女儿的需求,确定女儿需要安慰,因为女儿只有周末才和自己一起住,可能是有哪些地方不适应,所以才哭了起来。
最后,换位思考让母亲理解了女儿的想法和感受,她给了女儿一个很长的拥抱,又说了很多安慰的话。
得到了妈妈的安慰,女儿慢慢地就不哭了,这个早上也就没有被吼叫摧毁。
注意:
这个方法能帮家长们后退一步,头脑清楚地看待问题,它更像是一种临时的行为规范。
在约束家长的行为,这个是“因”,家长种下的这个“因”是好的,那么沟通起来的“果”肯定就不差,对吧。
父母们也不用每次都严格按照这个顺序来做,也不用期望一次就能记住所有步骤,但只要开始尝试,在练习的过程中,后面的环节就自然而然地会发展出来。
好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之后,我们教给家长处理问题的四个方法:
跟孩子沟通。
说的是家长需要和孩子有足够的沟通,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的描述要尽量清楚具体。
比如“不要玩沙子”,“远离热水瓶”就比“要听话”这个要求更具体,孩子更容易明白到底该怎么做。
还有就是家长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你的用词,比如“我让你别在沙发上跳”,跟嚷嚷着孩子,“你真是个野孩子,我告诉过你多少次,别在沙发上跳,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你姐姐”两种方式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描述具体事情,后者带有评价,同时家长在暗示你是个坏孩子,而孩子还会把家长的意思翻译为你们更喜欢姐姐。
2、让孩子选择。如果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力,那他就没有理由去跺脚和哭闹,对着干了。
所以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选择,能减少吼叫和争执。
比如,孩子本来不愿意好好吃饭,这时候如果你问他,今天晚上想吃面条还是米饭,那孩子很有可能就会给出一个答案,因为他会感觉自己有了选择的权力,这样总比他拒绝吃饭好得多。
比如孩子一直在看电视,不愿意睡觉,你可以问他,我是3分钟之后提醒你,还是5分钟以后来提醒你,这样的方式比直接关掉电视孩子哭闹来的好。
3、对结果负责。说的是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做错了事情,会有什么后果。
孩子们必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家庭的规则才能建立起来。
如果不用为自己的错误负责,那孩子干嘛还要那么听话?
家长要温和而坚定,不能骄纵,骄纵的孩子会缺少边界和规则。
从小跟我一起长大的一个发小,36岁了赌钱、借高利贷,每次父母都咬牙切齿的说不管,每次都是父母拿出血汗钱去救他,原本宽裕的家庭到最后家徒四壁,自己10岁的儿子靠着舅舅和姑姑的生活费生活。
回忆起来这都跟小时候她每次他犯错,她妈妈总是埋怨人家小孩,总是不让他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任相关。
4、与孩子连接。这说的是家长必须要和孩子保持连接。不管工作有多忙,父母们都必须固定抽出一对一的时间,专门陪陪孩子,和孩子交流。
如果孩子能感受到他被重视,相信自己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那他就更愿意好好听话,做个乖孩子。
要知道,所有行为不当的孩子,都是丧失信心的孩子,而孩子的信心从哪里来,就是来自于家长的关注、鼓励和认可。
赠送小锦囊妙招:
Q:如果家长发现,照顾孩子的其他家人有吼叫的行为,该怎那没办?
A:家长就应该和这些人坦诚地交流,告诉他们吼叫的危害。
不过要记住,在说这些事儿的时候,不要去责怪对方,因为大家可能都很爱孩子,只是方法理念不太一样而已。
如果吼叫的人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避免老人的吼叫,或者安排时间和老人进行单独的交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不要对孩子吼叫,争取让他们认同不要吼叫的观点。
其实和长辈们谈论管教方法不算容易,所以这就更需要家长们坚持自己的看法,坦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而且除了涉及安全的问题,最好等到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再单独和其他家人交流。
Q:是不是所有的事情家长都不能吼叫,遇到危险时刻我们大声呵斥,算对孩子吼叫么?
A:生活中我们家长也不能完全拒绝吼叫,因为在特殊情况下,吼叫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危险、有可能导致孩子受到伤害的情况下。
比如,有辆汽车正在开过来,而孩子没看到车,那父母就很有必要大吼一声,让孩子及时停下脚步;孩子触碰正在煮开水的锅,需要大吼制止是有必要的
。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吼叫不是为了责怪孩子,而是为了阻止孩子受到伤害而做出的反应。
如果在吼叫之后,父母因为责怪孩子又吼了几声,那后面的这种吼叫就很没有必要了。
父母可以在做好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带着孩子触碰一下,告知这是危险的,会有伤害的,孩子有认知了以后就不会因为好奇再去探索了。
也能更好地让孩子人知道危险。
Q:如果家长一时没控制住,还是冲孩子叫了,那该怎么办呢?
A:这里也提出了补救的方法,那就是真诚的道歉。
可能有些家长不太情愿,因为他们担心,这会让自己丧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
其实事实恰恰相反,因为道歉需要力量和诚实,所以孩子一般会因为道歉而更加珍视和尊重家长,而且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当家长说道歉时,其实也是在教孩子如何道歉。
那应该怎么道歉呢?
一个真诚的道歉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有后悔的感情。
你想想,如果道歉者自己都不对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后悔,那怎么能指望他的道歉是真诚的呢?
而且,家长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比如家长在说完“我真的很抱歉”之后,又加了一句“我吼你只是因为你不听话”,那这样的道歉就是不真诚的,把自己吼叫的责任推到孩子身上,怎么听都像是一种指责而不是道歉。
最后,真诚的道歉还需要补救措施,这样家长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会努力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比如家长可以说,“为了补偿,周末我带你去公园玩”,这样孩子才能看到道歉的决心。
如果每次吼叫之后都只是一句对不起,然后一天道歉很多次,那这样的道歉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最后小结一下:
首先,我们说到了吼叫是一种普遍现象,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大多数家长都曾经对孩子吼叫过,但是这看似平常的吼叫,很可能对孩子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父母们有必要停止吼叫,用更尊重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其次,家长对孩子的吼叫,是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既包括外部触发器,比如孩子不听话的行为,也包括内部触发器,比如自己的负面情绪。
吼叫还和一些深层原因脱不开关系,比如家长的生活情况、健康情况和家庭传统。
不能忽略的是,家长和孩子气质的协调与否,也是吼叫产生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们说到了让自己不吼不叫的方法:
先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通过自问自答、深呼吸、平静自我、确定孩子的需要和同理心的方法来先处理情绪。
再结合沟通、选择、结果和连接的方法搭配使用,可以把吼叫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同时,面对其他家人的吼叫,家长们也有必要通过沟通让他们明白吼叫的危害,也让孩子免受吼叫的伤害。
如果不小心冲孩子叫了,就要掌握真诚道歉的方法:带着后悔的心情,勇敢承担后果,给孩子提出合适的补救措施,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
当然了,很多家长都跟我反映说老师我现在学着不吼叫了,孩子确实跟我亲近了很多,但是他身上的问题还是没解决啊,譬如他总是磨蹭拖拉,还有一写作业就发呆、上厕所,一道题讲一万次还是做错,这真不是不吼叫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面对这个问题,我想说不吼叫绝对是没错的,虽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至少不会火上浇油。
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做个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