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用最不起眼的文字定义心里特殊的人。好像这样就可以死守着关于这个人的秘密被知晓的可能。
十六之所以叫十六,是因为他在十六班。开学一个月,十五发现十六就在隔壁班,军训没有给他留着任何痕迹,十六比女孩子还白净。而十五一直是黝黑的,哪怕没有经过军训。
但是还是要感谢军训,不然十五不会认识十六。
十五没有勇气跟十六打招呼,哪怕他们军训的时候已经打过招呼。
军训的第三天晚上看电影,十五还陷在白天被教官骂的委屈里,手脚跟着队伍,耳朵听着口令,眼里噙着泪水。大部队随着口令全体席地而坐,看露天电影。十六在十五旁边坐下。他们不经意相视,十六笑着说,我叫十六。然后十五就莫名其妙陷入十六的笑容里,忘记了委屈。胸口的心倏然加速跳了起来。明明面前的男孩子只说了一句话。
青春期的悸动总是莫名其妙。
自从发现十六就在隔壁班,前面一个月总是寻找记忆里的身影无果的十五,突然发现遇见十六的频率高了起来。上楼梯的时候,课间操往操场走的时候,在走廊和朋友嘻戏的时候,甚至午休在教室门口发呆眼神放空望向楼下的时候。
十五用最普通的隐晦的两个字称呼十六,努力管理自己的视线不看十六。但是为什么还是觉得欲盖弥彰呢。为什么旁边会有那么多不怀好意的笑容,为什么偶尔和十六视线相交的时候,他明显在躲闪。
十五其实没有什么企图。只是想和那天晚上一样,两个人能在人群里笑着打个招呼就好了。
十五很沮丧。
后来十五就没有期待了。
后来,有一天,十五像往常一样在走廊,手搭着栏杆,发着呆。十六突然站到十五身边来,带着记忆里那个笑容。十五不知道说什么,手指在栏杆外扭成麻花。十六也没有说什么。就这么无言站着,等上课铃响起,各自走回班级。
后来,又分了班。遇见的几率越来越小,十五也就大部分时间忘了十六。
后来,十五就放下和十六打招呼的执念。
后来高考,大学。生活的车辙滚滚而过。
十五交了新朋友,有了新生活,受了新的打击,又有了新的抗体。
大一结束的暑假,十五在大学所在城市兼职。谁知道,十五居然又遇见了十六。
十五十六,居然在一个学校的两个分校区,在同一个城市的两个头。
十五的心又锤成鼓。一起兼职的女孩子不知道怎么又开始起哄。难道年轻的悸动都这样,热烈地都不需要宣之于口就能告之于众?
兼职只有一个月。他们依然没有交流。就这样,突然遇见又悄然再见。
然后就真的没有然后了。
十年后,十五经过镇上的一条街道,想起曾经还留意着听过,十六家就在这片地方。
十五诧异自己居然还记得这个细节,所以当年以为的隐蔽,当年没有宣之于口,其实也就差宣之于口了吧。
十五突然觉得很抱歉,她大概是在当时打扰到了对方。
十五长大了,她想,如果再下个拐弯遇见,她一定要大大方方地对十六笑出来。